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范晓虹:创新无界,生态有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范晓虹:《创新无界生态有法》(来源:本站教育)

2020年12月1日,第十二届本站教育金翼奖颁奖盛典在本站北京研发中心盛大举行。十二年耕耘,金翼奖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影响力最大、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年度评选之一。今年,本站教育以“守正破局·创赢未来”为主题,再度搭建“金翼奖”这一广阔合作平台,旨在凝聚教育各界力量,共谋教育新未来。

活动现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外研社副社长、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督学范晓虹,发表了题为《创新无界,生态有法》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外研社副社长、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督学 范晓虹

今天,我所有的分享将聚焦在K12,我的案例会来自于E PLUS北外壹佳英语。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个主题《创新无界,生态有法》,出于两点考虑:

第一算是命题作文,跟本站教育金翼奖今年的主题非常呼应,中间会解释我怎么破的本站金翼奖这个题。

第二,确实,E PLUS北外壹佳英语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有一些思考,也有一点点实践。

今年9月OECD发布了一份报告“回到教育的未来”,让我们站在现在看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子。看未来的教育,我会发现每个人对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都有不同的判断,出现了四种不同景象:第一种认为学校教育还会存在,会延伸;第二种是学校的教育可以外包,因为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现在学校教育的各种供应环节当中;第三种是学校还将存在,成为学习中心,这个学习中心所履行的职责和使命跟现在的学校会不同;第四种会更有想象力,现在的学校教育将不存在,不需要学校教育了。这四种景象哪一种会出现?我今天的这个报告给到大家的并不是四选一的答案,而是未来这四种景象都有可能出现。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这样思考,是为未来做好准备。

研究未来学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关注相关研究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学校会变成云教育+实践场。一旦提到“云”,我们发现学校的边界早就被打破了。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校成为一种实践社交情感交流的场所。疫情来了,大家可以在家里学习。但是发现很多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因为没有那个“场”了。同样,这份报告也揭示了我们走向未来教育会碰到的诸多问题、困惑和悖论

你会面向未来教育采取激进的变革吗?有几种矛盾我分享一下:

第一,我们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王殿军老师讲到测评,我们可以面向未来综合地看一个人的发展,但今天没有分数,您就上不了清华附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第二,线上真的能替代线下吗?不是的,更多人看到的是OMO。我们是线下组织,我们必须向线上赋能。线上机构也要考虑是不是线上解决了孩子所有情感过滤的问题。

第三,学习为中心有几个人能做到。意识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相信做法还是在教你的学生,因为有这样教育的悖论和矛盾所在,需要我们思考,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创新空间。

改进结果评价,不要只看分数,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但是各位强化过程评价怎么做?王殿军校长给出了一个循环,因为我们一旦过程评价就有可能做假,这是事实。怎么规避怎么监督?我认为技术为未来的过程评价绝对赋能,当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加持过程评价时,其实第三方的评价机构就可以消失,这个是OECD报告中提到的,这是技术给教育可以带来的深刻变化。真的赋能后,我们想象的综合评价更多的是关注每个孩子,每个人作为人的成长变得更为可能。

这是我上半段分享的内容,也是我下半段的启程,我用本站金翼奖的主题进行转化。今年,我们的主题是:守正破局·创赢未来,我选的题目是对这个主题最好的回应。创新是走向未来的不二法门,没有创新肯定看不到未来,也走不到未来,但是创新一定是有源有本,我们要关注教育生态,哪怕只做您最擅长的,最有优势事情,而且非常聚焦,都不可以不去看教育,这样的创新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还是看未来教育,所有做教育的同仁们,我们真的要思考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这也有很多人去研究,我们国家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也在调整,为了适应未来社会,未来国家发展的各种需求,以及真正让教育帮助每一个个体的人成为更好自己的过程。未来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您擅长什么,而是需要你全面思考。中国学校2.0框架,在研究未来学校时思考的是什么,思考的是重新定义学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重新理解课堂,课堂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价值;重新认识学习,学习是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以及重新建构学习路径。很多元素,建议大家看看。我提两点:

定义未来学校,这个事情会提到未来的维度,我们要特别关注的行动是什么,我们要看教育的规律是什么,成长的规律是什么,教育的从业者和从业机构要在这种路径中考虑跨场域的学习,您可以只做在线教育,如果可以考虑线下教育的融合,黏性可能更好。大家要共同参与教育生态的建构,这是关注未来教育、思考未来教育应有的思路出发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外研社副社长、E PLUS北外壹佳英语督学 范晓虹

最后一点分享,E PLUS北外壹佳英语,我们今年是第10年。我们算不上规模庞大的课后培训机构,但非常自信,我们做的足够扎实,就在1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不忘从顶层,从全局,从生态的角度思考如何升级教育服务体系产品。我们今年发布的新产品,从底层逻辑上再次强调要构建生态圈,各种连接,这几大连接要实现的是什么呢?实现的是生态当中围绕教育服务主体——K12孩子的目标以及最后的结果,实现有机连接、持续互动、协同发展,给到受教育主体的元素资源都要起到这样的作用,才能成为教育的生态。

在这样的底层或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我们给K12整个跨十几年的学习路径设计了一个引领他们发展的一整套学习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家关注不同的素养,分不学段的需求我们会用不同方式来满足。我在标题处写下我们的引领需求,这恰恰是在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满足需求的时候一定要引领,否则就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器,而不是校正器

有了路径后还有课程设计,刚才说还是以线下这种场景为主的教育机构,但我们很早布局线上,如何让线上和线下实现有机结合,线上开展什么样的课程?线下开展什么样的课程?各种资源如何能得到最大利用,我们的机构如何实现教育赋能,这是在课程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能得到更多人的信赖,当然这样的事业我觉得我们都是同行者,我希望共同努力面向未来,打造教育生态,从哪里做起?所有人应该思考一下教育的生态问题,但回来做事时聚焦到擅长和优势上,才能专注地解决教育问题。这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