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恐是赃货 消保官:当心吃官司
真品、伪品一般民众难以辩识,品牌鉴定师会从商品的工艺,如缝线、五金配件、皮质等各种细节判断商品真伪。(本报资料照片)
仿冒精品猖獗,避免买到赝品,品牌鉴定师建议可从商品细节辨别,例如品牌logo及字体间距,但还是寻求正当管道或知名、具规模店家选购比较保险;消保官也提醒民众,买到假货不仅得不偿失甚至惹上官司。
知名二手精品业者「枫月」旗下品牌鉴定师李姈臻建议,从非专柜管道购买精品,需挑选有规模、业界知名度高的店家,才能避免买到赝品,有些私人开设店家大多是民众寄卖,或经营者本身专业能力有限,较难把关贩售商品。
李姈臻表示,从事精品鉴定时,通常会从「品牌鉴定点」、「通用鉴定点」识别商品真伪。品牌鉴定点是个别品牌在商品细节上,各自有不同之处,可用来辨识特定品牌是否为正品,例如CHANEL商品保卡会在特定位置有萤光处理,或雷射标签有特殊处理。
她说,通用鉴定点是所有品牌通用,例如商品的工艺、五金材质、缝线方向,若民众想自行初步辨别品项真伪,外观可从品牌logo及字体间距着手,因为不管商品logo字体出现在任何位置,间距都是固定。至于保卡、编号虽然也是识别方式但可能被仿制,较难断定真伪。
新北市主任消费者保护官王治宇说,精品卖的是品牌价值,为保持价格宁可销毁商品也不愿意贱卖,消费者看到网路上价差极大的精品时应有所警惕,除可能是赝品更可能是赃货,想花大钱买精品应选择有保障的管道较适宜。
王治宇说,现在不少精品生产交由大陆等处代工,下游厂商学到技术后,有时会偷偷做赝品贩售,成品与正品一模一样,更以「贸易尾单」等话术诓骗消费者;为规避贩售赝品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这类商品往往在脸书等不易追查的网路平台兜售,消费者常求助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