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快变「死海」 全部填成平地只需百年

渤海水质恶化,图为北戴河附近的海景。(图/本报资料照)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面积仅7.7万平方公里,面积虽不大,但曾经是中国大陆的「渔业摇篮」,但如今沿海各省竞相发展,热火朝天的大面积填海建设重化工等工业区,就连主管官员也表示,渤海基本上已丧失渔场功能

根据大陆媒体报导,平均水深仅20公尺不到的渤海,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一落千丈。从2006年到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GDP由人民币5.5兆飙升到8.7兆,增幅58%;海水污染面积则从1.189万平方公里(约占15%)增加到1.699万平方公里(约占22%)。

据表示,当地的锦州湾就曾出现过海底重金属锌超标2000多倍、铅超标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滩无任何生物,等等被称为「死滩」的现象,如今渤海鱼汛早已消失,就连大陆国家海洋局官员也公开评价,「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报导引述「2010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铅和镉。在这些污染物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无机氮超标率高达95%。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农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属于营养物质,可依靠海水自净能力进行分解、转化。至于铅、镉等重金属以及石油类,则都是工业污染所造成,比例相对较少,但海洋自身却无法分解,对环境危害更大、影响可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报导指出,环顾渤海经济圈各路「诸侯」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天津在打造滨海新区,河北在建设曹妃甸开发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均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辽宁也规划出「五点一线」沿海战略。

在环渤海沿岸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中,重化工成为环渤海三省一市较劲的焦点,例如石化已成为天津的第一大产业;山东「黄三角」虽是高效生态经济区,但核心城市东营滨州潍坊也都大张旗鼓推出石化项目炼化产能更是接近亿吨级;东北大连沿海一带也是化工厂密布。

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南港工业区为例,这座「世界重要的重化产业基地」到2023年总投资将达8000亿,可提供20万个就业机会,而这20万人就能创造出1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简单说,就是「目前天津2010年GDP就是1万亿,一个南港工业区就可再造一个天津。」因为立即的经济效益太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各地都对化工项目趋之若鹜。

由于大型重工业项目依海而建,所以就必然占用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地。报导指出,仅2008年渤海沿岸三省一市各临港产业区港区已经规划或正在施工围海项目达28个,围海面积为807平方公里。有人测算,以此速度,只需90多年渤海就会被填为平地。而填海行动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滩涂首当其冲,加速渤海水质的恶化,因为农业和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元素氮、磷在这里沉降、过滤、分解。如果湿地和滩涂因填海占用而大量消失,污水将会直排入海,丧失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