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瘀青、流鼻血 医曝:若轻忽恐致腹腔内出血 危及性命

不明瘀青、流鼻血 医曝:若轻忽恐致腹腔内出血 危及性命。(示意图/Shutterstock)

20多岁的F小姐是位上班族,因为身上经常出现瘀青、出血点,且月经量异常的多而到医院求诊,进一步检查发现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由于接受类固醇治疗蛮长一段时间,所以来到诊间时体态胖胖的,身上有一些瘀斑。」台大医院内科部血液科周圣杰医师回忆,「长期使用类固醇可能变胖、皮肤变薄。因为疾病控制不理想,所以身上有一些瘀斑,看起来很不开心。」

经过药物的调整,把类固醇减量,换成调整免疫的药物,并搭配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让病况逐渐稳定,血小板数量稳定回升。周圣杰医师分享,「有一次她回诊的时候,我完全认不出来她是谁,因为体型大概消了一半,我完全没有料到她原本的模样,印象非常深刻!」

早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只有类固醇可以使用,确实让患者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副作用,有时候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周圣杰医师指出,现在已有很多治疗效果很好、且副作用较少的选择,病友们可以跟医师详细讨论,选择合适的治疗,减少副作用,也能提高生活品质。

(图/照护线上提供)

●免疫失调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是免疫失调导致免疫系统去攻击自己的血小板,而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周圣杰医师解释,也称做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或简称紫斑症。早期因为不太清楚发病的原因,而被称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或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症,这些都是指同样的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失调的疾病,所以较常发生在小朋友、年轻人,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周圣杰医师表示,「但是最近也发现到,老年族群因为免疫功能的退化或改变,也可能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异常出血 当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较少,容易产生一些出血的症状,周圣杰医师说,比较典型的表现是皮肤出现点状瘀斑,也可能是大片瘀斑。患者的任何部位皆可能出血,包含流鼻血、牙龈出血,或是月经异常出血。

如果出血发生在比较关键或者是严重的部位,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例如脑部出血、严重的肠胃道出血,或者是腹腔内出血,可能危及性命。

(图/照护线上提供)

「曾经遇过一位女大学生,因为腹部剧痛来到急诊室,测量到的血压偏低、心跳很快,检查发现是卵巢在出血。」周圣杰医师解释,「女孩子在排卵时,卵泡破裂可能有微量出血,通常会自动止住。但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过低,而使卵巢流血不止,演变成严重的内出血,相当危险。」

如果患者的血小板没有减少得太厉害,也可能没有症状,只有在抽血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血小板数量偏低。周圣杰医师提醒,如果观察到相关症状或意外发现血小板数量偏低,可以到各医院血液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

除了抽血检验血小板的数量,还可以做一些免疫相关检查,包含抗血小板抗体、与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抗体,以分辨是单纯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是合并其他的自体免疫疾病。

(图/照护线上提供)

●积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降低出血风险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减少血小板破坏与促进血小板生成。

过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只有两种治疗方式,就是类固醇与脾脏切除手术,可以减少血小板破坏,周圣杰医师说,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已经有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能够更有效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失调的情形,副作用也比较少。

在促进血小板生成方面,目前有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剂,可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帮助提升血小板数量。周圣杰医师说,现在的治疗相当多元,选择非常多,病友们可以跟医师好好讨论,来决定适合的治疗方式,提升生活品质。

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还是以类固醇为主,治疗时需要留意一些常见的副作用,例如血糖升高、肠胃不适、体态改变、失眠、感染等,周圣杰医师说,美国血液学会建议避免使用类固醇超过六个礼拜,不过医师还是会根据临床上的变化做调整,并非绝对的标准。

若计划接受脾脏切除手术,就要注意一些疫苗施打,必须在脾脏切除之前进行,周圣杰医师提醒,各种免疫抑制剂会压制免疫系统,病友们平时要注意感染的迹象;如果使用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剂,记得按时回诊追踪肝指数。

●贴心小提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免疫失调所造成,所以常常会跟生活里的各种压力状况,或者是生活上的改变有关系,有些病友可能在考期中考、准备论文、工作压力增加时,疾病便会恶化,周圣杰医师叮咛,建议养成健康生活型态,维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有助稳定病况。

与各种慢性病一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要长期跟医师好好配合,规则服药,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