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民间设碳交易平台 张子敬:避免炒作

环保署长张子敬表示,碳交易平台不适合由民间自行设立,以避免沦为炒作工具。图为国发会30日召开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说明会。(郑任南摄)

国发会昨公布2050净零碳排路径图,产业界相当关心碳费、碳交易等问题;环保署长张子敬表示,碳费征收原则是「由大到小」,先对大企业课征碳费,且碳费征收将写入现行《温管法》中,修正后为《气候变迁因应法》,预计4月底送立院审查。国发会主委龚明鑫表示,现阶段只征碳费,暂不收碳税;至于碳交易平台,张子敬认为,不适合由民间自行设立,以避免新的交易机制成立之初,用金融商品形式推动,沦为炒作工具。

张子敬表示,《气候变迁因应法》内容包括国家长期减量目标修正为2050年达净零排放、因应企业碳盘查及查验需求,以及因应国际碳关税趋势,推动碳费与碳交易。中小企业不用急着去买海外碳权,跨国企业比较需要;未来会保留一部分弹性,若国内买不到,有国际供应链的要求,容许用国外的来抵换。

依据这项净零转型路径,政府将协助制造业、商业及建筑部门由低碳迈向零碳,其中制造部门循制程改善、能源转换及循环经济三大面向,采取设备汰旧换新、数位化节能、氢气技术开发、扩大使用天然气、碳捕集封存等11项措施,给予企业净零转型的协助。

依规画制造业能源转换部分,2025~2030年政府将会鼓励企业实践RE100的目标,让企业总用电量里有15%是绿电,而2030~2050年则鼓励企业扩大使用绿电;一般锅炉也希望使用天然气,2030年推动汽电锅炉使用天然气,最终采天然气搭配碳捕集封存,及碳中和天然气。

商业部门,2050年将引导能源大用户30%使用绿电,全面导入净零排放技术,智慧化维运及管理,也会让既有建筑有六成符合「绿建筑」的外壳隔热效果。另为降低建筑部门排碳,将循减碳技术,让2050年100%新建物及逾85%建筑物为近零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