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明:政府應跳脫碳交易是炒作 流動性助減碳科技
台湾证券交易所(图)、台湾碳权交易所与国立台北大学,今天共同举办「从COP28气候大会看全球碳市场展望与机会」论坛。联合报系资料照
「台湾碳交易之父」、台北大学教授李坚明估计,台湾每年碳权需求上看500万吨,不过政府应跳脱碳交易是炒作、投机的认知,国际碳权周转率约2至3次,但国内规定仅能买、不能卖,加上目前碳交所交易的碳权不能抵碳费,将限制碳交易的流动性与价格讯号,无法进一步激励减碳科技发展。
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碳权交易所与国立台北大学,今天共同举办「从COP28气候大会看全球碳市场展望与机会」论坛,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坚明发表专题演讲。
李坚明指出,据他在COP28的观察,各界关注焦点不再是2050年净零、控制温升摄氏2度,而是2030年减排43%、控制温升摄氏1.5度,因为碳排具有累积性,只要排放出去,就会滞留在大气层,若「2030年没有减那么多量,2050年净零也没有用」。
「现在只有一个关键字,就是Ambition(雄心)」, 李坚明说,但如果减排太贵,就很难有净零雄心,企业内部减碳(比如节能、替代燃料),平均减碳成本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新台币6000元到7000元, 买绿电也不便宜、平均减碳成本每吨需1万元到1.2万元。
碳权碳汇目前是相对可负担的,李坚明指出,平均每吨减碳成本600元到900元,提供灵活性,激励「可行的」减碳雄心。
同时,李坚明表示,依据COP28全球盘点(GST)统计结果,2030年约减排5.3%(相较2019年),与43%目标相差8倍,如何在6年内补上8倍差距,几乎不可能,因此应鼓励各国应用「巴黎协定」第6条,促进自愿性减碳合作,提高各国减碳目标「国家自定贡献」(NDC)。
他进一步指出,若全球减排合作达成NDC,将大幅降低边际减排成本,预估可从每吨132美元、降到27美元。
比如日本政府端出「联合抵换额度机制」(JCM),李坚明表示,这充分展现「为国际减碳,就是为自己减碳」,同时借此推动低碳技术发展与生意,「台湾哪天来做这件事,该多么美好」。
所谓JCM,是由日本提供低碳技术、产品等给开发中国家,协助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减排转换为碳权,抵消日本自身排放;日本政府盼透过此机制,至2030年换取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李坚明指出,全球碳市场将成为兆元产业(以美元计算),台湾方面,若将环评增量抵减需求与碳费抵减需求合计,台湾每年将有420万到500万吨的碳权抵减需求,以每吨10美元计价,市场规模约新台币15亿元。
不过,他直言,政府应跳脱炒作、投机的认知,碳交所要有流动性、交易量,才会有价格发现,也才会激励减碳科技发展,国际间的碳权周转率约2至3次,但国内规定仅能买、不能卖,加上目前碳交所交易的碳权不能抵碳费,将限制碳交易的流动性与价格讯号。
谈及提高流动性与碳价讯号的关键因子,李坚明表示,台湾应开放更多元、主流的高品质碳权,包含碳移除(CDR)碳权。同时,创造碳权需求,环境部应尽速依据「气候变迁因应法」第27条,公告更多元可抵换碳费的高品质国外碳权品项,与高抵换比例;允许企业可使用上述高品质国外碳权,抵减环评增量;鼓励大、中、小企业都要订定净零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