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饮食!肾衰竭会害人长期血便 200万台人注意了

血便是指粪便有血,代表着消化道或是肛门有出血的情形,造成血便的大肠问题包括憩室出血、发炎溃疡出血、息肉肿瘤出血及血管异常增生。(示意图/Shutterstock)

一名60多岁女子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并因严重肾衰竭洗肾多年,近来一个月出现血便,就医检查发现,原来并非因饮食造成消化道或肛门出血,而是因女子肾衰竭导致血管异常增生,在其结肠有一个持续流血的出血点,使得女子血红色仅7g/dL、严重贫血。台湾目前肾衰竭患者约200万人。

书田诊所胃肠肝胆科医师康本初表示,血便是一常见症状,是指粪便有血,代表着消化道或是肛门有出血的情形,大多数的血便是由大肠直肠肛门的疾病所导致的。造成血便的大肠问题,包括憩室出血、发炎溃疡出血、息肉肿瘤出血及发生于女子的血管异常增生。

他表示,上述女子案例显示,消化道出血有时非因饮食造成,而可能是因消化道血管异常增生导致,此现象会随年纪渐长而增加,因反复性肠胃道肌肉的收缩,造成黏膜下小静脉压力的增加,进而造成扩张及扭曲,最后形成的小的动静脉吻合,而此类血管较容易破裂出血,导致上述女子持续出血,导致严重贫血。

他说明,血管异常增生与年纪有关,随着年纪增加,黏膜下的小血管可能会扩张扭曲,形成微小的动静脉吻合,若有慢性肾病会让血管异常增生提早发生。

根据台湾内科医学会,消化道的血管异常增生好发在50岁以上者,目前以肝硬化及肾衰竭洗肾的患者为好发的族群。这两类的病人之所以较易产生血管异常增生,推估可能是因荷尔蒙的变化所致。此外,糖尿病的患者也常有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