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偏安
书名/一行波特莱尔作者/吴钧尧出版社/联合文学
《一行波特莱尔》是我散文集《一百击》跟《台湾小事》的延续。《一百击》侧重「随写成篇」,当时写稿时,必须养精蓄锐,说是未曾构思、也可能已经构思很久,凝空望去,看到什么曲调、字句或者颜色时,马上捡拾入文,每篇千余字,以一个字当篇名。
到《台湾小事》,探望的事物不在书房半空,而是随机所见的大小事物,比如半票、「南无阿弥陀佛」电线杆、电话亭、大盘帽等。我想表达万物都有讯息,强大或者微弱,不曾用心也就难以看到。
《一行波特莱尔》对我的困难是篇幅太小了,可以书写数千言的题材,浓缩在六百字篇幅,不免觉得这是意念的浪费哪。收到《人间福报》觉涵法师邀约时,我内心打鼓,暗暗嘀咕,这是强人所难吧。
可能觉涵法师数天后便收到我的应允回复,可那几天中,多次挣扎,幸而最后还是提笔,尝试在六百字中,抒怀我的大小宇宙。觉涵法师是这本小品的催生者。
百来篇六百字小品中,写了两年多,这让我看见过去生命经验的汇流,不经拨解、不给厘清,它们便只是或渴或满的片段,它们约莫有三个分歧,一是我的当下生活,比如儿子不经同意贸然养猫,多了意外家庭成员,心生疙瘩的同时,也常常想人、我之间,人、物之间,许多错过的细微。
再是金门的童年经验,虽然只住了十二载,却永远在天平彼端,与后来的岁月等重,最后是我未曾去过的远方,雨林、北极、沙漠,不曾玩过的芭比娃娃等,它们予我辽阔想像,尤其疫情期间,甚么地方都到不了的时候,讯号在远处,一眨一眨,是夜空中放闪的星群。
波特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我曾读过他的新诗,忧郁之作《巴黎的忧郁》,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时,常放在枕边的书籍,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诗人曾经发语感慨说,「人生真不如一行的波特莱尔啊」。跟前辈效法取经,意在小品文篇幅小,有时候也觉得人生不怎么需要长篇大论啊。该多高才算高,智者曾言,「双脚能够踩着地上,就够高了」。
这几年在联合文学出版多本散文,周昭翡总编辑积极热情,巡视书店看见我的书籍常分享照片,对书店、图书馆馆员青睐《台湾小事》都欣喜安慰,它直到出版两年后,有时候还偏安新书角落。编辑王誉润细心负责,虽然因事暂离出版职场,对于《一行波特莱尔》可谓「夙夜匪懈」。
徐国能、林佳桦两位优秀作家的序,独到精妙,就留给读者各自品味了。
(本文摘自《一行波特莱尔》,联合文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