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文字 钟尚桦在三余书店创造阅读的N种可能

三余书店高雄第一家以人文阅读、生活创意和艺术表演为主题的书店。(摄影/Cindy Lee)

受到嘉义洪雅书房老板余国信先生的激励,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好友合资租下中正二路上的老洋房,在2013年成立高雄第一家独立书店,创办人之一钟尚恩找上有多年连锁书店资历的弟弟钟尚桦担任店长,钟尚桦回忆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别闹了,外行人别开书店!」

钟尚桦身兼三余书店店长与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秘书长。(摄影/Cindy Lee)

高雄人骄傲的书店

钟尚桦很早就与书店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喜欢阅读,退伍后第一份工作就选择进入知名连锁书店体系,当时正逢连锁书店的黄金年代,这项履历让他学会如何选书、运用系统分析销售数字等书店经营之道。后来一度转换跑道担任金融操盘手,但随着股市大起大落,又进入社区大学了解NGO运作方式,而后再度回到连锁书店体系,正巧遇上公司进军商场、转型贩售生活风格的时机,钟尚桦这一次选择加入生活百货,学习招商、管理、通路谈判,想办法让品牌赚钱的商业思维。

三余书店选书多与高雄相关,对外地游客或刚移居高雄的人而言,三余就是认识城市的窗口。自制发行日语版《时行》刊物,以书店的眼光,让日本读者看见高雄。(摄影/Cindy Lee)

以商场营收养书店,似乎能为实体书店因网路电商发展而受影响的业绩解套,却也让钟尚桦重新思考书店的生存方式:「如何经营才能避免数字和资金导向,让书店活下来又能得到地方支持。」理想书店的雏形在心中萌芽,那是一间与连锁书店作法完全相反、外地人想逛、高雄人自豪且无可取代的独立书店。

所以当创办人准备好舞台,钟尚桦虽然了解前方道路难行,仍然愿意接受挑战,高雄第一家以人文阅读、生活创意和艺术表演为主题的书店迅速诞生,一、二楼是书店、三楼为讲座展演空间地下室则是艺文展场,选书以高雄相关书籍、社会运动、地方小志、诗集与独立出版刊物为主轴,与高雄人分享文字土地与生活。

地下室为展览空间,钟尚桦鼓励读者就算不买书,也可以来书店看看艺术。(摄影/Cindy Lee)

不务正业的新世代独立书店

钟尚桦从多年书店经验中得知,如果和传统书店一样,把自己当书籍贩卖机,一定会被网路书店取代,直接与读者沟通、让在地人认同并主动推荐才是独立书店存在的意义。「我们想做的不只是阅读和书,三余书店是媒体。」钟尚桦像频道编辑,汇整5位创办人在设计、电影、建筑、文史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以阅读为轴心,用各种不同方式诠释对高雄的想法。

「靠书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是体验的时代。」钟尚桦认为消费者专程到书店找书的机率越来越低,开幕之初,已将三余定位在活动型书店,邀请管中祥谈《公民不冷血》及农村武装青年的阿达现场演唱,用音乐和公民素养的声音预告三余样貌

与其说三余是间书店,不如说是文化场域,每年举办200场以上活动,用各种方式诠释阅读。书店内有讲座、音乐和艺术展览,走出书店更多元丰富,以走读活动爬梳高雄脉络;到各小学讲在地历史;采访盐埕店家录制地方志,挖掘长辈的故事;举办吴明益单车失窃记》展览,以科学解谜方式拆解文字,为读者寻找小说中的彩蛋;此外还有母语推广、社区田野调查、Podcast节目、甚至办过2000人的演唱会。「买书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钟尚桦解释新世代书店的经营模式,消费者因讲座、走读、展览或书写开启探索的兴趣,反而会主动找书或购书与朋友分享,「发现看书的醍醐味,才会愿意买实体书。」

独立书店是主理人的分身,三余和钟尚桦也互为表里,他像个穿针引线的角色,以洞察市场的商业眼光、服务业的精神、爱书人本心、以及对土地的人文关怀汇集各方资源与能量,在创作者、城市与读者之间织一张网,让三余书店成为高雄的文化之窗。

三余书店为一栋50多年的三层楼老洋房,穿越绿意盎然的庭院进入书店,心绪也随之平静。(摄影/Cindy Lee)

电话:(07)225-3080

地址:高雄市新兴区中正二路214号

营业时间:13:30~21:00,周二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