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越黄河 南水北调 穿黄工程惊世

3月31日,空拍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阳村的「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大坝。(中新社

2012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主体工程完工。(新华社

随着大陆新一代的「超级工程」,全长6118公里、总造价高达4兆人民币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近日成为大陆学界网路热门话题中国首度黄河河道动工的「超级工程」,放眼全球亦绝无仅有的「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不仅让蜿蜒奔腾中国大地上的长江、黄河就此「握手」,也让大陆民众津津乐道至今。

「穿黄」,顾名思义即为「穿越黄河」,来自丹江口水库的长江水自「天下第一渠首」出,一路自流向北,黄河则成为阻碍「南水北去」的天然屏障。

江水俯冲 不犯河水

穿黄工程位居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公里处,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地标性、控制性工程,当初选在郑州花园口西黄河河床底部40公尺深处,开凿出两条4250公尺长的隧道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穿越大江大河最宏大的水利工程」,穿黄工程让北上的长江水,通过此两条穿黄隧洞与黄河形成立体交叉,伴随「江水不犯河水」之势俯冲而下、穿越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穿黄管理处处长韦国虎日前指出,穿黄工程总长19.3公里,由南岸明渠、穿黄隧洞及北岸明渠三者组成。

韦国虎表示,黄河南岸明渠长4.6公里、穿黄隧洞全长4250公尺,其中邙山段隧洞长800公尺、过河段隧洞长3450公尺,北岸明渠则长达9.3公里,建筑物沿途穿越黄河、蟒河、老蟒河等3条河流,并与14条等级公路交叉。

面对黄河河床游移、河槽深度冲淤、复杂地质条件、砂土地震液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穿黄工程云集当时大陆盾构与隧洞施工能力最强的4家央企施工单位,强强联手、组成两大联营体,分别承担上下游隧洞施工。施工过程中并曾先后攻克北岸竖井施工、盾构机始发、隧洞盾构掘进等一系列难题。

穿黄工程输水 立大功

韦国虎屈指算来,穿黄工程创下大陆的数个第一:首度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中国水利史上第一次采用泥水平衡加压式盾构进行隧洞施工,以及头一遭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穿黄施工过程虽不是一帆风顺,「事实证明,中国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工程中的核心难题。」韦国虎如是说。

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中心资料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截止今年5月29日8时,共为北方地区输水144.17亿立方公尺,其中河南省累计分水量50.05亿立方公尺,河北累计分水量23.17亿立方更尺,北京累计分水量34.79亿立方公尺,透过穿黄工程输水则达96亿立方公尺。

小灵通 南水北调与穿黄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部分送至华北西北地区,为改变南涝北旱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共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

穿黄工程则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地标性、控制性工程,把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至北岸,再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