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检出率75% 10年激增3成

根据联安调查结果,筛出肠癌的中位数是44岁,且有近半数大肠癌患者不到50岁。(本报资料照片)

卫福部统计,大肠癌连续16年位居国人癌症发生率前2名。国内大型健检资料库分析显示,2014到2023年,10年来近9万内视镜受检者中,平均每10人就7人有息肉,息肉检出率75.78%,10年内激增近3成,其中有近2成是癌变风险高的腺瘤型息肉。

联安预防医学机构总院长郑乃源表示,逾8成大肠癌与腺瘤型息肉相关,测出腺瘤型息肉者中,6成是脂肪肝患者、6成经常饮酒、5成体重过重,显示脂肪肝、喝酒、肥胖是肠癌三大风险因子。

郑乃源说明,大肠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一定要定期筛检才能提早预防。依卫福部资料,定期筛检可减少29%晚期大肠癌发生率,因此他建议,民众30岁后可以做第一次大肠镜,接着每2到3年定期筛检。

马偕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主任胡光濬指出,男性的腺瘤型息肉检出率比女性高,男性约25至30%,女性约15至20%,并随年纪增长,因此当受检者以中、老年族群为主,容易发现较高息肉比例。另外抽烟、血糖血脂高,也会增加腺瘤型息肉出现风险。

胡光濬说明,大肠腺瘤型息肉的检出率约15到20%,不过并非所有腺瘤型息肉都很危险,主要依其大小而定,当息肉小于0.5公分,只要切除就没有癌变风险,较大颗息肉才有可能走向大肠癌方向。

根据联安调查结果,筛出肠癌的中位数是44岁,且有近半数大肠癌患者不到50岁,国健署明年将下修公费粪便潜血检查年龄至45岁,以因应大肠癌年轻化趋势。胡光濬表示,一般民众不用太紧张,只要定期做粪便检查,若测出阳性,再进一步做大肠镜就好;有大肠癌家族史民众,则建议定期做大肠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