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息肉难发现、转癌机率高 可靠「水切大肠境」揪出
▲「水切法大肠镜」可揪出肠道扁平息肉。(图/大林慈济医院提供)记者赵于婷/综合报导大肠癌有90%由大肠息肉转变,而其中「扁平息肉」转变为大肠癌的机率更高,但扁平息肉不易由传统大肠镜检查发现,大林慈济医院肠胃内科谢毓锡医师指出,扁平息肉不容易被发现及切除,因此转变成大肠癌的机率是突起状息肉的两倍,现在可以运用水切法大肠镜,让不易发现的扁平状息肉浮出,即时切除,才能避免大肠癌危机。谢毓锡医师表示,所谓水切法,就是利用换水法大肠镜检查,在水下切除息肉,医师会先将大肠内多余的空气抽出,以反复灌水、抽水的方式撑开肠道进行检查,由于肠道没有被空气撑胀变长,维持在塌陷的自然状态,不但能减轻病人检查时的疼痛,在水下切除息肉时,视野更清楚,让不易发现的扁平状息肉浮出,另外,水也会带走电烧时的热量,减低切除息肉时对肠壁的伤害。▲息肉会因便秘等治癌物的长期诱导而转变成癌症。(图/达志示意图)卫福部最近也提出国内第一份大肠癌统计报告,国人大肠癌的5年存活率整体为56%,较美国的65%为低,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国人早期大肠癌的新诊断个案比例仅有21%,远低于美国的31%。此外,在粪便验出有潜血反应后,仍有30%的人逃避做后续的大肠镜检查而错失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时机,因此,水切法能减低疼痛感,让患者在无痛的情形下,也不用再负担麻醉的费用,就能找出不易发现的扁平状息肉。谢毓锡医师指出,大部分的大肠息肉开始都是良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低纤、高脂、高热量、少蔬果等不良饮食习惯、便秘、致癌物的长期诱导等而演变成癌症。谢毓锡医师提醒,若有大肠癌或大肠息肉家族史者,应在50岁前至少做过一次大肠镜检查,再配合诊断定期追踪,一般人则在50岁左右进行第一次检查。此外,若是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也应尽快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