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现异常 恐「瘜肉」病变成大肠直肠癌
▲医师门诊基本检查腹部。(图/童综合医院提供,以下同)记者陈曼晴/台北报导一名60岁的张姓男患者,发现连续一周大便都有出血,到童综合医院胃肠肝胆科看诊,医师刘博堃用大肠镜检查后,发现患者大肠内有直径2.5公分的瘜肉,由于大于1公分直接切除的危险性高,建议患者进行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并将瘜肉切片送病理检验确定是癌前病变,术后复原良好。 刘博堃表示,大肠瘜肉是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通常会让患者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腹痛等症状,因为瘜肉不是正常的肠道组织细胞,还可能转变成恶性肿瘤,所以一发现最好就进行切除,尤其大于2公分的瘜肉癌变机率很高,是属于大肠直肠癌的高危险群,更要特别小心。▲黄色箭头所指的区域就是瘜肉。
目前大肠瘜肉的手术除了传统开腹手术外,刘博堃指出,还有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主要使用于罹患消化道早期癌、大型瘜肉或黏膜下肿瘤等患者,可以将肿瘤完整切除并保留器官(如肠道的保留),与传统手术相比,不会留下体外伤口,且术后恢复快。然而,对于可能已有淋巴节转移之消化道肿瘤(如已侵犯至黏膜下层之消化道早期癌)并不适合,所以术前会先用内视镜超音波、放大染色内视镜或电脑断层等去评估。
刘博堃呼吁,大肠瘜肉切除后仍会复发,建议至少每半年再进行一次检查;预防大肠瘜肉的发生,除了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外,也要低油少肉,并且避免抽烟与喝酒,还有养成适当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