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切了就安?照做6件事仍会罹癌

医师表示,大肠癌95%是由大肠息肉发展而来。(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61岁杨先生于,有抽烟习惯近40年,四年前曾到医院进行人生第一次肠胃检查检后发现大肠内有3颗大小不一息肉,其中一颗1.2公分的息肉,切除后的病理诊断为管绒毛状腺瘤合并局部黏膜腺癌,此为零期大肠癌,由于癌细胞仅在局部黏膜层尚未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在内视镜切除后也不需再接受化学治疗疗,后续医师建议他需每年定期追踪。

不过,杨先生心想,人活到50几岁,大肠息肉也才长3颗,并自己以年龄做推估,加上对身体也无不适状况,也就把医师的建议抛在脑后,且仍保持抽烟习惯。直到日前再度健检时,大肠内再度发现数颗息肉,并含有易发展成癌的腺瘤性息肉,才让他直言:「抱持心存侥幸心态真的很不好!」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梁超程院长表示,与大肠癌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年龄、抽烟、无运动习惯、肥胖、糖尿病家族病史相关,尤其男性罹患大肠癌风险高于女性。而以杨先生为例,持续抽烟就是导致后续息肉再复发的危险诱因

大肠息肉切除后,初期大肠癌治愈率接近100%,就等于不会再度复发吗?

梁超程说明,大肠癌95%是由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若大肠癌在初期就被发现,并配合手术切除后的治愈率几乎是100%,但治愈率接近100%不等于完全不会再度复发。

大肠癌在确诊为大肠癌及接受初步治疗(手术/化疗)后,不论期别后续都应定期追踪。一般而言,大肠癌如有复发多半会集中在术后2~3年,因此这段期间务必严格接受定期追踪,除一年一次大肠内视镜检外,建议还可安排做每年一次的胸腔腹腔、骨盆腔扫描检查、每半年一次的血液肿瘤标志检验,以了解有无复发迹象及早把握治疗先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