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嬷一动就昏厥 「无缝线瓣膜」让她放心计划美国行

林口长庚胸腔心脏血管外科系主任蔡峰钧医师。(图/长庚医院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高龄87岁的阿嬷,因退化性动脉瓣膜狭又合并钙化,简单行走就会胸闷、昏厥,日常生活完全局限家里原本家人考量病人年纪太大而不赞成手术,但在医师建议下,接受最新的「无缝线瓣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已经超过1年恢复良好,不仅每天都能外出散步,甚至还计划要到美国探视孙子

收治个案的林口长庚胸腔及心脏血管外科系主任蔡峰钧表示,「无缝线瓣膜」微创手术,是一种介于传统手术与经导管置放瓣膜之间的改良型新技术。它与传统手术一样会将钙化的瓣膜切除,减少侧漏发生的机会,再利用与经导管置放瓣膜类似的金属支架与主动脉环固定,不须缝合即可完成手术。

近年来许多患者都会利用「经鼠蹊部股动脉导管置放主动脉瓣膜」解决心主动脉狭窄问题,但蔡峰钧提到,该项技术仍有相当比例的并发症产生,如瓣膜侧漏8-10%、需要植入心脏节律器20-25%;且因置入的瓣膜使用年限仍未确定,目前仍局限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与中、高手术风险的病人,还未能普及到所有年龄层。

▲87岁阿嬷与长庚医疗团队合影。(图/长庚医院提供)

无缝线瓣膜手术虽然与传统开心手术一样,在过程中都需靠体外循环维持生命,但伤口仅6-8公分,较传统手术的20-25公分来得小,且术后107天存活率为98%,仅有1%患者出现瓣膜侧漏、2.8%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另外,与经导管放置术相比,适应症年龄较低,只要50岁以上的病人希望置换生物性瓣膜、不想终生服用抗凝血药物的病人都适用。

台湾已进入高龄化社会,主动脉瓣膜退化发生钙化与狭窄是许多老年人常见的通病蔡锋钧提醒,当家中长者抱怨稍微活动就会胸闷甚至发生昏厥的现象时,心脏主动脉瓣膜退化造成的狭窄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可以带他们到心脏内、外科门诊接受进一步完整的评估。如果检查结果确认而建议接受手术时,也不用太紧张;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可以依病患情况而提供最适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