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直肠癌藉切除小息肉可预防 省下庞大癌症治疗经费

文/欧吉性吴登强郭昭宏

最近几年常常听到某某公众人物得了大肠直肠癌,这些赫赫有名的公众人物得癌,让民众癌色变,也渐渐开始重视起大肠直肠癌这个疾病

大肠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死亡率高的疾病,在台湾,这几年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新发生个案数高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以民国98年来说,台湾地区共有12,488个新诊断的大肠癌病人。另外,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大肠直肠癌也排到第三名。这些结果都可让我们知道重视大肠癌的重要性

▲早发现早治疗,大肠癌治愈机率高。(示意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既然重视大肠癌的重要性,我们便应该了解其发生过程,和甚么样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并借由疾病预防的效果,避免日后发生这癌症时庞大的医疗费用和辛苦的治疗过程。大部分的大肠直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来,若未及早发现处理,在经过一连串的基因突变后逐渐变大,最后变成癌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变成癌症,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而要判断是不是腺瘤性息肉,则需经由病理切片来认定。

常见大肠直肠癌的危险因子可分为两大类:家族或遗传性因素—如直系血亲有大肠癌病史;后天因素—如摄食红肉高脂肪,抽烟,喝酒,缺乏运动,过度肥胖,摄食太少水果、蔬菜、纤维、维生素、钙质等也是风险因子。

另外,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肠癌在40岁以前不常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九成的病人发生于50岁以后。

因此,要预防大肠直肠癌,可以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着手,例如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避免烟酒等。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和年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又该如何预防呢?

▲多吃水果示意图。(图/记者严云岑摄)

随着息肉的逐渐成长、癌化,开始会产生一些症状,如排便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变细、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绞痛、持续想排便却仍有解不干净的感觉、缺铁性贫血或体重减轻等。当然若是有了这些症状,就该立即就医检查,但大部分的病人初期是没有症状的,往往有了这些症状时,病情都是比较晚期了。

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有甚么差别呢?早期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高达90%,相对地,晚期癌五年存活率就只剩10%。早期诊断可早期开刀治疗,并且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而诊断得太晚,即使接受开刀、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虽然承受治疗的痛苦,也没办法回复到罹癌前健康的情形了。

难道就无法避免小息肉逐渐变成癌症的事实,进而提早预防吗?虽然台湾近年来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但在美国则是稳定下降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能有这样卓越的成果,主要是大肠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检策略的成效所致。借由大肠癌筛检早期发现这些息肉并把它切除,或发现早期癌症、早期治疗,便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常见的大肠直肠癌筛检方式有:

粪便潜血检验—侦测粪便中是否有少量或肉眼看不出来的血液,若是检验阳性,则进一步以内视镜确定诊断。这项检查不但简单、快速,而且便宜,这也是政府目前推动的筛检策略。

大肠镜内视镜检—医师利用内视镜从肛门放入,逐渐深入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等。大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息肉或肿瘤,能立即执行息肉切除术,把息肉整个切除或摘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验。大肠镜检查是属于较具侵入性的检查方式,但能较详细地检查大肠病灶。借由简单的息肉切除,便可防患未然,避免日后开大刀,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肠双相钡剂摄影检查—在大肠清肠准备后,经由肛门把显影剂(钡剂)和空气灌入大肠中,再利用X光摄影检查大肠病灶。钡剂摄影的好处是较不具侵入性,但缺点是对于小病灶的诊断率不高,且检查后若有异常的可疑病灶,仍需利用大肠镜检查,以确定诊断及进一步处理。

台湾自民国93年开始推动大肠直肠癌筛检,对象是50~69岁民众,每两年一次,接受免费粪便潜血检查。接着,卫生局转介并追踪阳性个案,确保阳性个案能接受大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钡剂摄影,以确诊和接受治疗。

政府投入了这么多的经费和人力,原本预期能像美国经验那样减少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然而,在民国93~97年,台湾这项筛检政策的执行成果却不尽理想,可能的原因是民众对于筛检产生心理上的畏惧(害怕面对自己有癌症的可能性),以及筛检的不方便性。另外,大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考量,或许也是让民众却步的原因。▲胃肠道简图(图/翻摄维基百科

其实要改善筛检的效率,政府也提出了许多具体做法,如:加强卫教宣导教育,以提升民众对筛检的认知;建立足够的筛检服务体系(社区设站、提供诱因增加医疗院所积极提供筛检服务的意愿)等。除了政府的努力以外,我们也应该配合政府,才能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大肠直肠癌是很常见的癌症,借由切除小息肉就可达到很好的预防成效,并省下庞大的癌症治疗经费。从美国经验发现,大肠癌筛检策略已让美国大肠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生率逐渐下降,台湾虽也开始推动筛检政策,但似乎效果不彰,表示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努力。身为国家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贡献一己的心力,配合政府筛检政策,重视自己的健康,改变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全民动起来,千万别忽视了那小小的息肉,而让自己身陷于大肠癌的愁云惨雾中。

作者欧吉性 | 行政院卫生署恒春旅游医院内科/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胃肠内科、吴登强 |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胃肠内科/高雄市小港医院内科、郭昭宏 |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胃肠内科。本文刊登于《科学发展》2013年8月,488期,以及《科技大观园-科技部》网站,经作者同意授权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