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照机构善终难!医改会吁改进机构安宁 让长辈走的有尊严
医改会今借由行动剧演出长照家庭苦寻安宁资源的困境。(医改会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历年居家安宁占总安宁服务人次之占率趋势图。(医改会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90几岁的李伯伯,长期罹患慢性肾脏病,住在长照中心,近期经常出入急诊。他告诉儿子,活到90几岁已经没有遗憾,长照中心就像自己家,能不能让我在这里离开?儿子四处查询方案,却找不到能让李伯伯有尊严地离开的方式,这样的故事是许多家庭的写照。健保署2014年起推动乙类社区安宁照护,提供到宅、到机构的服务,但在360家院所中,实际提供服务的仅有166家,与「在地善终」的目标仍有距离。
医改会副执行长林雅惠表示,目前全台有1084家长照机构,其中有5万1282名正在入住的住民,但长照机构是否提供机构安宁,取决于合作的医院是否有提供居家安宁服务。根据医改会统计,2011年到2019年,医院安宁服务人数从1万5114跃进到6万2421人,增加率约313%;居家安宁服务人数却仅从4753上升至1万2748人,增加率约是医院安宁的一半。这9年间,居家安宁占总安宁服务人次的占率由23.92%下降到16.96%,降幅达3成。
健保署医务管理组科长陈依婕表示,该署2014年起推动推动乙类社区安宁照护,提供到宅、到机构的安宁服务。根据2019年统计,目前可提供服务的院所有360家,实际提供服务的仅有166家,原因可能是基层医院、卫生所后援不足、也可能是没有接触到个案。
医改会针对健保署公告的341家乙类安宁的医疗院所或居家护理机构,比对其分布状况,并抽其中77家以电话调查方式询问其服务提供状况,结果有近3成(28%)没有实际提供服务,理由包含人力不足、有安宁病房而无提供社区安宁、仅提供咨询。
另外,3分之2的院所或机构「有条件提供服务」,附带条件包括病家需先附上病历摘要、建议至其他院所、需住在车程30分钟内区域的限制、需做出院准备并由个管师转介。341家乙类安宁院所在各县市分布,最多的县市有37家,7个县市少于10家。南部最多,东部最少,各县市平均布建仅8家。
341家乙类安宁院所中,有县市是地方卫生所为大宗,以南投县为例,11家乙类院所就有9家是卫生所、屏东县37家中有24家是卫生所,但卫生所因受限医师人力与后援不足,往往很难提供服务,若有跟医院搭配,也仅能提供给药服务。
医改会认为,政府应将乙类开办率较低、推进机构量能不足的县市优先列为加强布建的对象,针对现有的缺失提出改善报告,并提供有意愿的诊所、卫生所足够的诱因、后援与支持,且要比照表扬宣导成效绩优的医疗机构,来表扬推动安宁有成的长照机构。若全台1084家机构都能落实临终安宁,让5万1282个住民获得服务,将可省下60亿的健保点数。
陈依婕表示,健保署目前虽然没有针对乙类社区安宁照护的检讨报告,但居家安宁每年都列在工作计划中,都有和分区业务组合作开发在地、创新的方式、提供相关资讯,盼借此鼓励院所提供服务,提升服务的量能。
医改会认为,政府应将乙类开办率较低、推进机构量能不足的县市优先列为加强布建的对象,针对现有的缺失提出改善报告。(林周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