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没讲介寿路改名的秘密 陈学圣:只有两公家建筑好乔
前总统陈水扁曝光台北介寿路改名的背景,桃园市议员陈学圣6日加码爆料秘辛,他表示,当时正好是台北市议员,知道阿扁会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立威「去蒋化」。不过,因为改路名程序繁杂,而北市介寿路成功,是因为上面只有两栋建筑物都是公家的。
陈水扁5日曝光当初改名的决策过程,他表示,自己在台北市长任内发起全国为介寿路重新命名运动,那时候包括「短路」、「玛丽莲梦路」,都有人提出,文史学者最后选出7个名字报给他圈选。
对此,陈学圣6日在脸书写下「阿扁只改凯道没有说的秘密」一文,他说,陈水扁是第一个选上台北直辖市长的反对党政治人物,所以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动见观瞻,也当然充满高度政治性,风波也是接续不断。
陈学圣透露,介寿路改名运动是雷声大、雨点小,整个台北市就只改了这一条路名,其他诸如中正路、介寿国中、中正国中等全都没动。这无关政治立场,纯粹是因为严重影响了市民日常生活,反对声浪实在太大,特别是改路名牵扯房屋、土地变更等,所以最后都没改成。
至于为何只有介寿路改名成功?陈学圣分析,因为上面只有两栋建筑物,而且都是公家的,一个是台北宾馆,一个是外交部,没有任何私人建物,所以中央就卖面子给陈水扁,一栋改成凯达格兰大道1号,一栋则是2号。陈学圣说,既然他起了介寿路改名的秘辛,自己就帮忙加上注脚,这样真相才会比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