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寿路差点改名「玛丽莲梦路」 陈水扁曝当年决策过程
▲前总统陈水扁透露凯达格兰大道当初改名的决策过程。(图/翻摄自陈水扁脸书)
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名字前身为「介寿路」,前总统陈水扁5日曝光当初改名的决策过程,他表示,自己在台北市长任内发起全国为介寿路重新命名运动,那时候包括「短路」、「玛丽莲梦路」,都有人提出,文史学者最后选出7个名字报给他圈选。
介寿路是台湾常见路名,路名是当年为帮已故总统蒋介石祝寿而命名,现行全国约莫有26条道路介寿路。其中台北市早期也有介寿路,也就是在中华民国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
陈水扁5日在脸书透露介寿路改名过程,他表示,自己的主治医师陈胜教授所撰《番仔澳的故事看台湾是民族的大融炉》,特别提及凯达格兰族为台湾平埔族原住民,是巴赛族•雷朗族、龟仑族三群人的总称。分布于淡水、台北、基隆一带,以台北盆地为主体。陈水扁当时要他写简短的「凯达格兰大道」决策故事。
陈水扁表示,凯道在清朝时代叫台北府城东门街,日治时期道路不命名而没有路名。1946年10月25日为庆祝蒋介石60大寿,除将台湾总督府筹修为「介寿馆」外,馆前道路亦更名为为「介寿路」。
他说,上任台北市长后,发起全国为介寿路重新命名运动,有6000多人参加命名,命出7000多个名字,包括短路、玛丽莲梦路都有人提出,文史学者最终筛选出7个名字,最后再将2个名字「凯达格兰大道」和「艋舺大道」报给他圈选。
「为了表示对台湾原住民族历史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没有凯达格兰人就没有今天的台北人。」陈水扁正式在1996年3月21日将介寿路改名为「凯达格兰大道」,简称「凯道」。陈水扁说,改名后同时开放凯达格兰大道及重庆南路一段不再禁行机车及脚踏车,凯道终于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民主广场,见证半世纪以来的民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