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古入今 卢昉就是台

艺术家卢昉作品古入今,玩转古画罗马人抽扭蛋,台的很优雅。(姚志平摄)

卢昉4岁时就随着家人美国,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回到台湾;被定义为「外省人」却是在1949年后又过了10年,家人才辗转来台,有如外人中的外人;大学毕业后又到西班牙念书到28岁。这样的成长经验,让他与出生、成长的土地台湾,始终有着些微距离感,却也因为这样的生命经验,让他在创作中带着一抹自我嘲讽的苦笑,以幽默的方式,呈现自己与环境的突兀感。

经常以「东方西方」为创作灵感,卢昉表示反而是长年在欧洲的那段期间,让他开始自问家乡是什么?进而意识到自己其实也不太认识台湾,长期接触西画,有着厚实古典功力的卢昉,回台后最初的一系列创作,便是带着西方的视角回看自己,《出古入今》系列把自己变成卡漫风格的「大鼻子」,穿着蓝白拖走进欧洲古典画中,例如名画阿诺菲尼与他的新娘》,他把新郎换成了自己化身的「大鼻子」,成了《大鼻子与他抢来的新娘》。

学院出身 作品混搭古今中外

学院出身的卢昉创作时虽是拿着油画笔,但私底下的他又热爱3C和电玩游戏,回台后刚好遇上台湾正流行台客、卡漫、村上隆与奈良美智,也就成为正在适应东西文化转换与冲突的卢昉运用素材。「表面上是在嘲讽古画,但其实我的作品一直以来呈现的是自己的生命发展,对环境的突兀感。」

愈深入观察、走访台湾,卢昉的《出古入今II》系列不再只是「大鼻子」,而是把文艺复兴巨匠布鲁哲尔画中的场景与台湾结合,于是16世纪的《农民婚礼》变成搭着红白塑胶布,有着红色塑胶椅和台湾啤酒在其中的卢昉版《办桌图》,「其实《农民婚礼》就像16世纪的办桌吧!但融入台湾特色,就要去发掘什么是专属于台湾的」让这些元素一眼看来便有别于东南亚大陆的办桌文化。

台湾特色 农民婚礼变办桌图

观察属于台湾的特色,卢昉说:「台湾的庙宇庙会就很特别!」对比于西方的教堂,卢昉把布鲁哲尔的《农民舞蹈》加入台北霞海城隍庙,跳舞的人群中加入八家将,把酒言欢人物则是喝着台啤、维士比。近日正在台南奇美博物馆展出的《暴风雨前的台北桥》则是结合台北桥上如瀑布般的机车群与古典名作《暴风雨》。这样的「混搭」逐渐成为卢昉自己的生命写照,也正如他眼中笔下东西融合的台湾,「多元性就是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