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视角-期待健全的投资工具,赋能台湾新创产业未来
图/Freepik
根据统计,全球早期创投市场在2023年经历了显著的下滑,创投总投资额下降了38%,其中早期投资(包括种子轮和A轮融资)下滑幅度超过40%,是所有融资阶段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部分。
与此同时,台湾的早期创投资金也面临类似困境,尤其是在新创企业的资本支持方面,资金短缺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针对新创企业的资本支持,仍面临显著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个人资金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状况。随着愈来愈多的个人投资者涌向新创市场,他们填补了早期资金的缺口。
然而,这一趋势也暴露了台湾创投环境中,个人投资者在参与早期投资时面临的诸多障碍与限制。个人投资者的挑战在于: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早期投资的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比较。除了较高的风险,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和税赋的影响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因此,尽管个人投资者愿意参与新创投资,但在寻找投资机会、评估项目风险、以及匹配资金需求方面,仍然面临着显著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天使投资组织和天使基金逐渐兴起,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低的参与门槛。
■天使投资组织的成长与管理瓶颈
虽然天使投资组织为个人投资者参与新创项目提供了便利,但随着天使组织的逐步机构化,管理难题日益显现。
与创投基金不同,天使投资组织往往需要为不同投资人提供个案服务,投资项目的增加也给机构带来了管理压力。如果没有健全的投资工具,这种管理复杂性将导致天使投资机构难以持续有效地运作。
在海外,已经行之有年的天使投资架构依靠SPV(特殊目的载体)模式来解决管理难题。SPV架构不仅简化了新创企业的股东管理,还允许了投资资金的有效聚合,避免因投资人数量庞大而带来的后续股权管理的复杂性。SPV架构的税赋穿透特性,使投资人只需关注投资本身和管理成本,无需考虑额外的税赋差异,这一机制鼓励了更多的创投专业经理人投入市场,因为他们不必一定募到足够大的创投基金才能开始,而可以以单一案件说服市场资金投入早期投资,推动早期投资的发展。
■台湾存在SPV工具的缺失与政策限制
然而,在台湾市场,类似SPV的聚合投资工具并不完善。目前最接近的架构是有限合伙公司,但其3亿元的资本门槛与新创公司早期资金需求相差悬殊。许多新创企业在0到1的阶段仅需数百万到数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但产创条例将资本额超过3亿元作为穿透课税奖励的依据,与早期投资需要的资金显然有量级上的差异,难以作为SPV的工具。这种资金与工具的错配,导致许多有意愿的投资者因税赋复杂性和管理成本望而却步,这对台湾新创产业是一大损失。
在海外的天使投资组织中,投资人每案的投资金额可以低至5,000美元(约15万新台币)。而在台湾,假设有30人参与,即便每人投资金额50万新台币,1,500万新台币足以成为许多新创的启动资金。但若无合适架构,一方面缺乏统筹资金的人,另一方面即便找到,30人直接投资新创公司将造成后续管理困扰。
台湾现行的税赋制度也是阻碍投资者参与早期创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未上市公司的资本利得税为20%,而上市公司则享有资本利得税的停征优惠。新创企业的投资周期较长,投资人通常在企业上市前将股份出售给更大规模的投资机构。这意味新创投资人本已承担较高税赋,即便穿透税赋仍高于投资上市公司。若因参与专业经理人所管理的投资架构或创投基金而需承担更高税赋,将让投资人犹豫,这对台湾新创产业及长期发展不利。
■管理架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投资难度
投资过程中,复杂的投资架构会让投资变得不必要地困难。由于台湾缺乏完善的税赋穿透工具,部分投资者选择通过设立投资公司来降低税负的冲击,但这又导致无法享受政府奖励的天使投资税赋折抵。无论是个人投资公司还是创投法人都面临相同问题。为促进台湾新创产业蓬勃发展,应降低投资人在架构选择上因税赋及奖励差异而产生的阻碍。新创公司多数九死一生,若投资过程中有额外阻碍,投资人将选择相对简单且税赋友善的次级市场,这对我新创得不偿失。
为了推动台湾新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待政府提供更加健全的投资工具,消除由于税赋和政策差异带来的阻碍。新创企业本就面临「九死一生」的风险,如果投资过程再被繁杂的架构和税负制度所困扰,资金将更容易流向次级市场,而非创新产业。因此,希冀通过提供更灵活的投资工具和更友好的税赋政策,推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