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胳針刊文談台灣醫療壓力 改革關鍵「提高健保費」
台湾医疗体系宛如压力锅,近期医学期刊「刺胳针」文章提及抢救关键之一是提高健保费。本报资料照片
银发浪潮来袭,台湾医疗体系宛如压力锅,近期医学期刊「刺胳针」文章提及抢救关键之一是提高健保费。国内医师同意开源重要,但部分负担仍偏低、健保总额包山包海等应处理。
「刺胳针」(The Lancet)昨天刊登1篇探讨台湾医疗系统是否正在濒临崩溃的文章,提及台湾是少数让全民享有健康保险的国家之一,全民健保开办近30年以来,台湾公民每月平均仅需要支付保险费为新台币1377元,人人皆能拥有平等就医的机会。
文章指出,台湾健保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保费低廉、健保财务危机,这就是医事团体近年不断点出健保点值过低,医院难靠本业赚钱,开始四处降低成本,间接导致医疗院所人员「长工时、低薪资」血汗工作环境,增加年轻医护倦怠感,出现留才、揽才困境。
文中透过台湾与美国护病比差异、医师工时说明台湾医疗系统压力不容小觑,美国护病比平均为1名护理人员照顾4名患者,台湾则是1名护理师负担8.6名患者;另外,调查显示,台湾医师工作时间比其他国家的同行更长,平均每周工作59.8小时,美国医师每周工作49.6小时。
台湾面对人口老化势必带来更庞大的医疗照护压力,文末指出,医疗系统「纾压」关键取决于2大变革,首先是提高现行全民健保的民众缴纳保险费用,解决高龄化社会冲击医疗系统的资源不足问题;再者是政府制定医疗工作者合理工时,强制执行,以符合其他高收入国家标准。
社区医院协会理事长朱益宏是健保会委员之一,他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乐见政府开始讨论调涨补充保费,同时考虑打开一般保费6%法定上限。他说,保费是健保最主要来源,增加收入面才能将健保总额的饼做大,提供民众更多资源,避免新药给付卡关或只能有条件给付。
朱益宏也提到,除了健保开源,节流同样不可偏废,应重新审视上千亿总额包山包海也是造成财务负担原因之一;另外,部分负担费用仍太低,导致民众就医浮滥,小毛病就跑到大医院,每年平均就医次数超过15次,远高于其他先进国家的个位数次数,「这简直是台湾奇迹」。
针对强制执行医疗工作者合理工时,朱益宏认为,以国外医疗设有工时经验,常伴随而来的是「就医等待」,订出医疗工作者合理工时并非1句口号,现实问题是习惯就医即时方便的台湾民众能否接受,尤其台湾医病关系不是那么和谐,若家属指控延误就医,同样可能影响人才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