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超人气评论员:新冠示警 必须向疫情学习

CNN超人气评论札卡瑞亚新冠示警,必须向疫情学习(图/苏义杰提供)

网红与意见领袖崛起,众声喧哗的年代,法理德.札卡瑞亚(Fareed Zakaria)是极少数兼具洞见与人气的公共知识份子

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珍视札卡瑞亚的观点,常将他的著作带在身边。在美国新总统拜登(Joe Biden)上任之后,札卡瑞亚接受《远见》独家专访,畅谈疫后美国新政与世界变局。

对于这位浓眉大眼、印度轮廓鲜明的国际政论家,台湾人可能不熟悉。不过,去年在CNN节目上、前副总统陈建仁大谈台湾防疫成果的那一幕,许多人仍记忆犹新。当时,访问陈建仁的主持人,就是札卡瑞亚。

十大全球思想家,精准针贬世局

这位经常在荧幕上板着脸评论世局的主持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其实,札卡瑞亚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页传奇。

他是第一代印度移民,出身政治家族,本着对国际政治的兴趣,他在美国就学时代撰文投稿撰写评论。这也让他后来以29岁的年龄,成为声名卓着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主编。

他曾被《前景》(Prospect)、《外交事务》评选为「全球百大公共知识份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票选为「过去十年十大全球思想家」(top ten global thinkers of the last decade)。

1997年11月,他刊登于《外交事务》的一篇文章〈非自由民主的崛起〉(The Rise of Illiberal Democracy),指出空有形式、却没有个人自由的民主体制,其实是民主的倒退。此文预言了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在内的「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浪潮。

札卡瑞亚在2008年出版的《后美国世界:以及其余的兴起》(The Post-American World: and the Rise of the Rest),指出各新兴国家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力,不仅在全球热卖,还成为多国领袖的必读书单。

作为印度裔的伊斯兰教徒,他极力维护自己作为穆斯林的认同,就连三个儿女都分别取名为Omar、Lila和Sophia(都是常见的穆斯林名字)。

在此同时,他却批判「认同政治」的过度操作,提醒任何人看待印裔贺锦丽(Kamala Devi Harris)当选美国副总统这类事情角度必须超越移民的眼光。

跨足撰文、出版到主持电视节目,他堪称公共知识份子界的「超级巨星」。他的CNN重量级国际新闻评论节目《札卡瑞亚GPS》(Fareed Zakaria GPS),全球有2亿200万个家庭收看;为《华盛顿邮报》撰写每周专栏,每月有8000万~1亿名读者。

他深谙当代媒体的力量,在「后事实」肆虐的年代,并坚信做为公共知识份子,要做的就是提供理性、事实和分析

在接受《远见》专访时,他认为人们必须知道,事实有其本、科学有其真,而分析本于事实。

特别是在众声喧哗,偏见和假新闻横行的时代,他认为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必须有人守住那条线、守住标准,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比以往都更重要。」

新冠疫情爆发后,「把自己的门关起来,让别人家的问题关在门外」的情绪全球蔓延。深信「合作」才是人类未来之路的札卡瑞亚,特别接受《远见杂志》专访,畅谈疫情解方,分析拜登上台后的国际局势。

以下是札卡瑞亚的精采专访摘要。

族群融合〉

贺锦丽脱颖而出,彰显美国多元价值

《远见》问(以下简称问):你是移民美国的印度裔知名人士,同样是印度裔的贺锦丽刚当选美国副总统,对你是否有特殊意义

札卡瑞亚答(以下简称答):我一直认为,人移民到一个国家,努力工作向上,不需要因为自己少数族群身分,而期待别人给你特殊待遇。

事实上,你往往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我从来不用自己的身分当做特权。贺锦丽当选的意义,不仅是对于我做为一个印度移民,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做为一个美国人。

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创造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世国度」(universal nation):你从哪里来不重要,你在此可以成就任何事。

我父亲在印度是杰出的政界人士,但我知道,在印度,身为穆斯林,你永远不可能成为首相,毕竟,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流的国家。

美国以独特方式接纳所有人,让多元价值被彰显。

贺锦丽不只是印度裔,她同时兼具黑人、女性的角色,美国正在做的是,让这个社会中没有人被排除在外,没有人需要隐藏他的认同。

当我1982年来到这里,并没有觉得社会歧视我,但没有歧视是一回事,彰显多元化又是另一层次。在贺锦丽当选时,我回想自己的经验,理解到这些让我感到骄傲的意义。

论疫后重建〉

政府重质不重量,肯学习才会成功

问:疫情当前,你觉得人类这次受到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答:过去100年间,人类快速发展,最近的50年间,成就更是可观,我们让更多国家跻身高所得国家,让许多人脱离贫穷。

但发展是有代价的,人类肆意而无序的发展会付出代价。结果就是自然的反扑,气候变迁、愈来愈多暴风,美国愈来愈多森林大火。2020年,美国烧掉超过500万公亩的土地,整个面积相当于麻州的大小。在澳洲,焚烧面积更相当于美国的十倍大。

过去20年间,我们遭遇各类病毒,从爱滋、伊波拉、H1N1、猪流感、SARS 和新冠,这正是自然在示警,告诉人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病毒肆虐,正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太多栖地。

美国的工厂化农场经营(Intensive animal farming)问题愈来愈大,农场养殖依照特定基因选择的动物,让同样的病毒从一只鸡跳到另外一只鸡,一直到第1万只鸡,病毒毒性就变得致命。这就像是在没路的土地开赛车,而且还没有保险,一定会出事。

我最担心的,莫过于新冠还不是最糟的病毒,传染力和致死率更高的病毒还没有发生。

从某个角度来看,新冠是警告,提醒我们有其他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这场疫情最重要的一课。

问:你多次提到,面对疫情需要有素质的政府,请问何为「有质的政府」?

答:面对疫情和疫后重建,需要有力的政府,政府大小不重要,愿意去学习的才会成功。

疫情中表现好的政府有两种,一种是北欧丹麦这类的,另一种是台湾等东亚国家,共同点就是强调教育,而且,注重政府「保护」和「保存」的角色。

台湾对教育的重视,让高品质人才进入政府服务。

重点在于我们要知道,政府其实是高难度的严肃企业体(difficult serious enterprise),我们在美国,过去也这样认为,但从雷根以后,我们开始不重视政府,而崇尚私人企业。企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政府都是错的,我们得平衡这种看法。

我还要强调一点,台湾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状态,是在于谦虚,台湾应对SARS成绩并不优秀,但从错误中学习:提早行动、不能尽信中国的讯息、政府必须尽早决策、快速管控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曾说,他在微软时代,每次遇到问题,总是问自己「谁把事情处理得更好(who is doing this better)」和「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谈国际合作〉

携手面对难题,才有安全的地球村

问:为何国家之间的合作,是重建疫后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环?

答:过去30年间,我们让4~5亿人脱离贫穷。但疫情爆发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估计,在接下来的一年或两年间,将有超过1亿5000万人~2亿2000万人被疫情推回贫穷。这等于在两年内,销毁过去30年一半的成果。

数字告诉你,疫情对穷人的危害,他们无力走出,特别是他们的政府被债务所困,这些国家无法像美国或欧洲国家一样,举债或印钞票来应对。

希望度过疫情初阶段后,所有国家一起面对这一切。除非全球都接种疫苗,不然我们无法真正安全。

过去30~40年间,我们减免了部分国家的债务,当我们这样做,所有人都获益。非洲部分国家过去20年间,每年成长3~5%,从这些经验出发,我们来帮他们,当他们走出困境,世界经济规模又变得更大了。

更何况,之所以这样做,还有道德层面的考量,同为人类本该互助。

问:把疫情扩散归因全球化,你认为是一种误解?

答:有人把疫情怪罪全球化,认为病毒四处扩散,因此,应该关闭国门,但后来,人们就会理解,无论是疫苗还是口罩,你还是需要那个非常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毕竟,很少国家有能力自行生产数十亿剂疫苗。

在冷战高峰,美国和苏联一年的贸易量是20亿美元,但现在,美国和中国每天贸易量就是这个金额,这就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对特定族群来说,全球化并未让他们受益,造成各国国内的政治问题。此外,美国还面临中国愈来愈强大的现实

台湾夹在两强之间,但最重要的事情,是聚焦在人民的福祉,确保这件事的顺位要高过口号或政治象征。你们创建一个真正的国家,创造非凡的奇迹,你要确保奇迹,而要保持这些,你需要平衡之道。

这就像新加坡的平衡策略,当我告诉人们,新加坡和中国恢复邦交,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在此同时,新加坡也在台湾进行军事训练。

我认为,你们最重要的挑战在于民主,台湾各阶层领导人都要很小心,必须有(适当而平衡的)策略。

看两强相争〉

中国虽强,但仍无法取代美国优势

问:美国管控疫情效果不佳,内政也挑战不断。你认为,中国会很快取代美国地位吗?

答:美国还有什么优势,是别人没有的?那就是吸引各方人才,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局外人。前总统雷根(Ronald Reagan)说得好,在美国,没有人管你从哪来,我们只关心你要去哪里。

这就是美国最大的优势,这就是中国不可能比美国做得更好的地方,中国可以发展电脑、人工智慧、量子电脑……但他们做不到这点。

问:拜登上台,你认为他会如何应对中国?

答:我相信拜登团队,会持续对中国强硬,但手法上会更谨慎,他们会了解中美在大议题上需要合作。

气候变迁当然是,贸易也是,除非你的目的是要毁掉全球贸易系统,若要创造更好的系统或改革,唯一方式,就是让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经济体都参与。

拜登会先寻求跟欧盟的共识,同时也把日本纳入。接着就是中国,不让中国参与,什么事都不会成,毕竟,中国已在全球经济扮演要角。

问题在于彼此有太多争端、恶意,以及对对方的不信任。当前在美国,没有人会因为跟中国达成协议而获得政治利益,在台湾也是如此。

相对地,在中国也是一样,必须对美强硬。中国没有选举,但共产党很重视舆论,目前,中美阵营内部强硬的政治态度,让双方较可能朝向对抗而非合作。

问:这是否意味着世界未来会两极化

答:短期内不会,甚至中期内也不会,欧盟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将不同国家聚合在一起,成就不能被忽略。英国选择脱欧的人,其实一点道理也没有。

这世界比较像三极世界,有中国、美国和欧盟。

印度成长也够快,但还没有那种实力。我的印度朋友过去常夸口,说印度可以超越中国,但既然印度人说自己数学好,那我就要指出现实,中国现在的成长,仍是印度赶不上的,且中国经济规模有印度的四倍大,印度根本没有机会。

中国和美国对峙中,幸而冷战并未发生,但我们有科技冷战,台湾因为生产半导体,而卷入其中。

问:你多次提及台湾防疫成就,根据你的观察,台湾社会下个重要发展议题是什么?

答:台湾的医疗花费占GDP比例,仅有美国的1/3,是健康支出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这也是因为,你们让医护人员操过了头!

这让台湾医疗体系很难永续经营,即便这个体系,是经过良好设计的系统。

台湾正在转型、迈向较大型的「社会福利国家」。但在这过程中,相应的社会发展将无可避免。

例如,必须对条件较弱势的民众更慷慨、去处理那些目前看来不紧急的问题。像是给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更多教育资源,以消灭贫穷。

然而,挑战在于,你们得同时保持经济动能。

像是丹麦和瑞典等北欧国家,透过测试修正的方式,1970年代他们犯了一些错,让国家负担太大,现在他们已回到正确路上。

我认为,对台湾、新加坡和南韩三个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北欧提供了有趣的模式,其中,新加坡已非常谨慎地跟随他们的脚步了。

本文作者:李国盛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3月号417期》)

《远见杂志3月号4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