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零点」出发的城市小旅行!悠闲漫步圣母院

文、图/One day in Paris,摘自《One day in Paris带你游巴黎》,时报出版社

Route 1 核心路线:从巴黎零点出发

如果说巴黎是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塞纳河就像一条穿过它的银链,串起了这古老城市的一切。早在西元前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塞纳河岸就已出现人类踪迹,缓慢地孕育生命千百年,直到西元前三百年左右,高卢人当中的帕里西( Parisii) 部落在西堤岛上筑起渔村定居,巴黎( Paris) 的名字才长出了根 。

两千多年后的现在,巴黎已成为一个光鲜亮丽的名字,好像冠上巴黎人、巴黎式( Parisien) 的头衔就更迷人一点。在巴黎人眼中,巴黎跟法国是不一样的,巴黎是巴黎,其他地方在脑中按照度假功能自动登记为「海滩、滑雪、乡下」,或笼统地称呼为外省(Province)—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结不只得罪许多法国乡亲,巴黎人也以此自嘲。我们有不少朋友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不直接说自己是巴黎人,而说「我在巴黎出生」,仿佛土生土长才算数,长大才住进巴黎的是养子一样,回瞪白眼,他们还会不好意思地笑出来。

若在巴黎待得够久,最后一定会习惯他们天天上演内心冲突小剧场的纠结性格,习惯地铁入口出口、地下地上两个世界的反差,习惯在闪耀着时尚光环的街角遇见落魄的流浪汉……慢慢地,我们也开始对敏感和复杂引以为乐,在这个城市里似乎少有能一眼看尽的简单,也没有绝对的喜欢或讨厌。

就让我们从一个充满故事的起点,慢慢前进,感受这个不简单的城市吧!

[1] 巴黎零点 Point Zéro Des Routes De France在西堤岛上最富盛名的圣母院(Notre-Dame)正门口,有一个小小的圆形铜板,一直默默地躺在大广场上,而周围的石面上刻着一行字: POINT ZÉRO DES ROUTES DE FRANCE —它是法国的地理零点、公路原点,又称作「巴黎零点」,全法国距离巴黎有多远,都以这个点为中心起算。

世纪时,这个位置是主教处决犯罪者的地方,非常血腥。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经过议会漫长地讨论,才在二〇年代设计这个地理零点的标志,埋葬过去黑暗的历史

在这里,西元前一世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罗马大军征服了帕里西(Parisii)小渔村,改名「吕得西亚」( Lutetia),意思是被水环绕之处。从此西堤岛变成军事堡垒。罗马人不只在岛上大规模建设,更延伸到塞纳河左岸。现在左岸的地铁站克鲁尼(Cluny)一带仍保有许多罗马竞技场、公共浴池等遗迹。而吕得西亚这古老的名字,如今还被不少巴黎的旅馆、餐厅采用,散发着法国人怀旧的情感。

[2] 圣母院 Notre-Dame让我们抬头看看圣母院雄伟的建筑正面,在两大高耸钟塔之间,华丽雕刻已经总结圣经中的神学历史脉络:从创世纪的亚当、夏娃(左右两个钟塔的尖拱窗前)、以色列二十八位列王(连接左右两个钟塔的横幅雕刻),一直到中央玫瑰窗前的圣母抱着耶稣,并由左右两位天使守护。

再往下看到圣母院的三大拱门。左边这扇拱门的雕像群中有一位捧着头的老先生,他就是有「法国守护者」之称的圣丹尼( Saint-Denis),是法国第一位主教。当时罗马政权不断迫害基督徒,西元二五〇年,圣丹尼被罗马士兵砍头殉道,而后捧着自己的头颅走上北边高地,该地因此被称为殉道者之丘(Mont des Martyrs),后来因谐音改名为蒙马特(Montmarte)。

虽然故事听起来带有历史的哀伤,但看看这些雕像的设计:圣丹尼左边的天使像在「拍拍」他,给他安慰,右边的天使静静地注视着他的头颅,在最左边则搭配了在他殉道六十多年后,第一个承认基督教自由合法的罗马帝王—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 I er)。这四座雕像组成一个富有故事性的画面,让人从冰冷的石材上,感觉到雕刻者的温柔。

罗马时代结束后,西堤岛愈发重要。往右手边看,可以看到广场上巨大的查理曼( Charlemagne) 雕像 。虽然在广场上展露骑马英姿的查理曼看起来特别威风,但只要一想到他其实是扑克牌「红心老K」的原型人物,就忍不住想笑、想问他:「那你前面那两个护卫是J 吗?」

西元八世纪的查理曼,可说是欧洲骑士精神的代表人物! 来自贵族家庭、聪明、外型高大、嗜好是打猎、 一生虔诚的基督徒……那个年代如果有星探,他一定可以演出偶像剧! 在他小时候,原为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大臣的父亲,联合罗马教廷废黜了国王,夺得王位,建立卡洛林王朝。

「查理王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但创造了「卡洛林文艺复兴」,借由教堂修道院推广语言、逻辑、天文、数学等教育,更大幅扩张领土(遍及今天的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部分的德国、西班牙、义大利等地)。因此,他被尊称为查理曼( magne 就是大帝的意思)。为了管理幅员辽阔的土地,查理曼除了推崇教会的社会教化功能,更大举实施分封庄园、领主、骑士的制度,对后来中世纪欧洲社会有深远影响。

查理曼以西堤岛为中心,几次阻挡了维京人的攻击,又搭起一座座桥,在塞纳河右岸盖水车,作为经济作物的耕地,左岸则渐渐发展成学术中心。

从罗马教皇为查理曼戴上冠冕开始,中世纪的法国就进入政教合一的时代。中世纪欧洲原本流行「罗马式建筑」,靠厚重的墙壁和墩柱乘载屋顶重量。大约到了十二世纪,终于演变出华丽的「歌德式建筑」。其中最大的改良,就是运用「尖拱」代替罗马式的圆拱和墩柱。这类似中国古代的「拱桥」原理,靠着两边往中间挤压的力量,让屋顶不会掉下来,而且只要两边的侧推力愈大,屋顶就撑得愈高,甚至出现仿佛上达天听的「尖塔」。

但这样一来,若想盖得非常高,墙面和柱子不就变得超级笨重? 这就是歌德式建筑厉害的地方了,教堂里并没有出现成排粗壮的柱子,而是在每根柱子外围,多了好几支细「束柱」增加力量,就像拿一堆竹竿把树干绑起来,增加站立的强度,不易倾倒。另外,墙面也没有增厚,而是从教堂外面长出许多「飞扶」壁,不但强化墙壁往中间推挤的力量,辐射状的弧线也成为华丽的装饰。

推荐大家一个明信片常见取景地点—从主教桥( Pont de l’Archevêché) 上拍摄圣母院。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壮观的钟楼、向上高耸的尖塔、提供支撑的飞扶,全部展露无遗,可以完整地欣赏歌德式建筑之美。Notre-Dame 直接翻译的意思是「我们的女士」,意即歌颂圣母玛利亚,而这样看圣母院,更像一件值得颂赞的艺术品了。

[3] 拉丁区 Quartier Latin过了主教桥,就进入「拉丁区」了。这附近的河畔正是「绿箱旧书摊」( Les Bouquinistes)特别活跃的地段。别以为这些旧书摊只卖二手杂志、明信片或旅游纪念品,流连在河畔翻书的巴黎老先生们都说:「在这些旧物当中有贵重的古董,但必须对旧书有研究的人才能够辨识。」虽然没有听说过谁真的挖到大宝藏,我们倒是有爱搜集二十世纪中旧杂志的朋友,在这边找到绝版品呢。

早在十六世纪宗教战争时,新教徒为了传福音,就偷偷在塞纳河边摆些小摊子贩卖相关读物。但因为新旧教之间的冲突,这些书摊常常被破坏。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阶级重新洗牌,原本富人或教会才拥有的书籍文献几乎被洗劫一空,因此流散各地。幸而有这些旧书摊,许多书籍才得以被保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巴黎被德军占领,被统治的巴黎人生活空虚无助,常常跑来旧书摊看书,阅读成为他们当时的心灵慰藉。

后来这些旧书摊慢慢统一,使用绿色木箱来摆放和贩卖。根据巴黎政府规定,现在一排四个绿书箱当中,必须有三个用来贩卖旧刊物,剩下的才可以用来摆旅游纪念品,以维护巴黎的历史文化。虽然河对岸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有大文豪海明威及无数电影广告加持,知名程度不是这些破绿箱子可比拟的,但这些绿书箱,却是在拉丁区河畔最能让人感受到人文情怀的历史痕迹。

从主教桥到圣米歇尔广场的这段河岸,除了观光客,也是学生青年跑酒吧的青春热点。通常到了傍晚,就会看到人们相约在圣米歇尔广场(Place Saint Michel)上,随后往塞纳河畔和通往圣哲曼区的圣安得烈艺术路(Rue Saint André des Arts) 移动,因为附近的酒吧多,大家通常一晚跑个两三家,遇到足球赛、英式橄榄球赛开打的日子,人更是挤到满出来,只能站在路上喝。

这里也是全法国学校最密集的区域,最有名的小学、中学、大学几乎都集中于此,也有不少工艺相关学院和学术研究机构。看着圣米歇尔一带的小街里,充满学生青春脸庞的餐厅、酒吧、书店……常让我们想念台北的公馆和师大路。因为附近爱尔兰酒吧多,每年三月十七日「圣派翠克日」(Fête de la Saint Patrick)都会聚集很多全身穿得绿绿的人,欢乐地在一起喝酒! 圣派翠克是爱尔兰的守护圣者,在这一天他的逝世纪念日,欧洲许多有爱尔兰裔聚集的城市,都会举办狂欢活动,巴黎也不例外噢。

但拉丁区并不是喝酒狂欢的代名词,而传承着雄厚的学术背景噢。十三世纪时,索邦神父( Robert de Sorbon) 在宫廷支持下,在这里建立了教授神学用的礼拜堂、图书馆和宿舍。

随着涌入巴黎的学生愈来愈多,巴黎大学慢慢成形,成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当时的正式学术语言是拉丁文,这一带从索邦开始发展出来的人文中心就被人们称为拉丁区了。

现在的巴黎大学已经在七〇年代分家,逐渐变成十三所独立学术机构。除了以罗马数字 I - XIII 编号(不是排名唷),更各自拥有专长领域,遍布巴黎及周边卫星市镇。而巴黎的拉丁区则是全法国大学密度最高的地方,许多重要的国家学术机构和精英高中都集中于此,在法国史上的人文、教育、学生社会运动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实跟酒吧比起来,我们更推荐大家探访附近的中世纪小街或人文餐厅,感受拉丁区古老的人文气息,例如芮内薇薇安妮广场( Square Réné Viviani)东边的「长翅膀的蚂蚁」( La Fourmi Ailée)轻食餐厅,和西边的「凯蒂茶馆」( The Tea Caddy)都是能闹中取静的地方。如果到了这里,男生扎起衬衫袖管,女生套上飘飘长裙和平底鞋,抱着最爱的书享受悠闲午后,一定能感受到拉丁区淳朴的一面。

[4] 圣米歇尔广场 Place Saint Michel结合了大理石、粉红花岗岩、青铜雕像的圣米歇尔喷泉,无论晴雨都是个超好认的大地标。十九世纪时,巴黎曾经历一番大改造,当时艺术家达维欧(Gabriel Davioud) 接下很多公共景观的设计工作,圣米歇尔喷泉就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他原本想做拿破仑纪念像,无奈当时的大老板国王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姪子) 反对,最后只好改做天使圣米歇尔斩除恶魔的雕像。

圣米歇尔是秤量灵魂、区分善恶并守护天堂大门的天使。喷泉上呈现着圣经启示录中的圣战情节:圣米歇尔手拿宝剑、一脚踩住恶魔,下方还有两只长翅膀的恶龙喷水,而喷泉上方的四个雕像,则象征着「勇气、谨慎、公义、节制」四个真理。

[5] 欧德翁 Odéon从圣米歇尔喷泉,沿着圣安得烈艺术路往西边走,左转十三世纪的古老小街雷佩宏路(Rue de l'Éperon),就来到热闹的欧德翁商圈! 这里衔接东边的拉丁区学生生活圈、西边的圣哲曼商圈,又是南北纵贯地铁4 号线、和东西向穿越左岸的10 号线的交叉口,因此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娱乐地点! 在这个老是塞车的交叉路口,电影院、商店、餐厅、酒吧应有尽有! 地铁站出口的安全岛上,总是挤满了相约等待的人们。

安全岛上的雕像,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充满争议的悲剧人物丹顿( Danton)。他领导的吉伦特派在推翻法国帝制后,又被更加激进的雅各宾派推翻,当时法国政治陷入一片混乱,人们摧毁了腐败的封建体制之后,急欲寻找新的架构,失序的社会却因此变得更加凶残,成为法国史上最多人被送上断头台的一段时间。

「建构一个理想的社会,首先要教化的是人心。」—丹顿雕像被立在这里,想必是要大家记取这个历史教训,不过他本人应该作梦都想不到,此处会变成相约看电影、喝酒的地标。

[6] 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从欧德翁商圈继续往南,穿过几条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街道,就是卢森堡公园,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很多人都以为巴黎左岸的「卢森堡宫」是因为从卢森堡嫁来法国的皇后而得名,但这是误传,其实它原本是「卢森堡公爵」的公馆。西元一六一〇年,法王亨利四世遇刺,宫廷成了政治风暴中心,从义大利嫁到法国的遗孀玛丽皇后( Marie de Médicis) 决心离开罗浮宫。一六一二年,玛丽皇后买下了卢森堡公爵的公馆,下令改建成新的宫殿,搭配一大片佛罗伦斯家乡、文艺复兴式的大花园。因为这个渊源,卢森堡公园处处充满了贵族气息,有许多洋溢着柔美浪漫风格的角落。

然而法国大革命期间,美丽的卢森堡宫也跟其他巴黎重要建筑一样,免不了沦为监狱的命运。直到拿破仑掌政,才将它作为法兰西帝国的参议院,更指定将花园留给儿童活动,从此「贵族私有」的卢森堡宫和花园,成了真正属于大众的公园。现在这里不但是法国上议院,也是常常办艺术展览的地方,收藏很多拉斐尔、马谛斯等人的作品,公园外墙也是巴黎知名的摄影展出地点。不只游客喜欢来游赏,住在拉丁区的巴黎人也喜欢来这里慢跑、野餐、蹓小孩。

公园里的小帆船(Les petits voiliers)是许多法国人共有的童年记忆。可爱的木制小帆船浮在水上,风帆被吹得鼓鼓地顺风漂流。孩子们来到公园总吵着跟水池边的小贩租小帆船,然后兴奋地拿着长竿,绕着池塘追逐! 在这里时常可见孩子绕着池塘跑,忙着照顾自己的小帆船,父母悠闲地坐在旁边晒太阳,偶尔过来陪孩子调整帆船角度,教他们看风向,形成有趣的亲子画面。自然主义画家埃德菲特( Albert Edelfelt) 的作品〈卢森堡公园〉,就记录了十九世纪末,一般巴黎市民在卢森堡公园悠闲度日的情景。蓝天下,阳光透过绿荫的间隙洒在黄土地上,孩子们追逐、玩沙,有妈妈的看顾,无论是殷殷叮咛或帮小女孩绑头发,原来公园里的小细节,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年只能选一个月来巴黎,我们一定会推荐四月! 刚从冬季苏醒的巴黎,空气还有些冰凉,阳光却暖暖地照在脸上,树上的嫩叶都长出来了,地上百花齐放、每个礼拜都有不同花期的花儿报到,让人在春天的惊喜中充满希望。在卢森堡公园里,风徐徐地吹过,还闻得到一点春泥湿湿的味道,精心整理的文艺复兴式花园,缤纷地映入眼帘! 从广场水池散步到树林里,再绕到草地边看小朋友追逐……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还不想离开!

[7] 万神殿Panthéon从面对卢森堡宫右手边的侧门出去,就会看见大马路对面的万神殿。在拉丁文中,Pan 是指「全部」,Theo 是「神」。万神殿顾名思义,就是祭祀众神的地方。十八世纪时,体弱多病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特别建来纪念圣女珍娜维芙( Sainte Geneviève)。他当时对圣女发誓,若是病愈,就兴建一座雄伟的神殿来替代已经毁坏的圣珍娜维芙教堂。病愈之后,他也果真实现诺言,命人立即建造。看这座神殿如此宏伟,广场上的人小得跟蚂蚁一样,可以想像当时建造有多费时费工了。结果,虽然是为了路易十五病愈而建,等到竣工的时候,不只他早已过世,还刚好遇上反王权的法国大革命。革命之后,一七九一年,万神殿存在的目的就变成「纪念为法国捐躯的伟人」,它的地下墓穴因此成了备受尊崇的国葬地点。

在大殿底端,那座没有任何告示牌的神秘楼梯正是通往地下墓室的入口,随着楼梯回旋而下, 眼前的十字形地下墓室埋葬着雨果、左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居礼夫妇……文豪大仲马也在二〇〇二年成为第七十位移陵而来,长眠于此的大人物。

万神殿是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正面仿效希腊神殿式的设计,搭配庄严的圆顶,矗立在风声呼呼的大广场上,后面映着蓝天白云,总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但其实到了傍晚,这里的气氛就变得轻松很多噢。它左边那一大栋建筑古时是神学院,现在是这附近重要的大图书馆,拉丁区许多学生都来这边准备考试,辛苦念到傍晚时分,然后走出来在万神殿的广场上吹吹风、聊聊天,卸去一天的疲惫。

[8] 圣艾蒂安杜蒙教堂Eglise Saint-Étienne-du-Mont万神殿左边有一座许多游客常忽略的圣艾蒂安杜蒙教堂,纪念着巴黎的守护圣女珍娜维芙,传说曾在西元五世纪带领巴黎人民阻挡匈奴入侵。当时的国王将一座修道院交给她管理,一直到中世纪,修道院再也不敷使用,才经历四百年的一连串扩建。今天除了教堂本身,旁边还延伸出雄伟的万神殿,而修道院和钟塔则变身为亨利四世中学(Lycée Henri-IV)的校舍。这间亨利四世中学,和不远处的路易大帝中学( Louis-le-Grand)是法国最顶尖的两所菁英高中,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考上法国名列前茅的商校、政治学院。许多法国人都说这个国家的权力阶级就是从这两所高中「生出来」的。其实按照法国学制,申请高中还是要以学区为主,我们想,这大概就是大家嘲笑拉丁区房子最破,但房价却贵翻天的原因了吧。

这座十六世纪从古代修道院扩建出来的教堂,横跨了歌德和文艺复兴两个时代,建筑形式巧妙融合了两种风格,并因此成为公认巴黎最美的教堂之一。

教堂正面下半部是类似希腊神殿、古典对称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往上逐渐变成歌德式尖顶。教堂内部的整体结构,以歌德式建筑规划建造,但建造期间,慢慢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大堂两边的拱顶就成了半圆形(歌德是高耸的尖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丽的圣坛屏( jubé),像天桥一样横跨在圣坛前方。

这是中世纪以来古老的设计,却以文艺复兴风格的雕刻花纹装饰,并有旋转楼梯。圣坛屏是以前唱诗班站的地方,但到了近代,为了让大家都看清楚圣坛进行的仪式,圣坛屏就慢慢消失了。现在,全巴黎只剩这里看得到。

喜欢电影《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的人,大概都希望像主角吉尔在午夜钟响的阶梯上,等到一辆穿越时空的神奇老爷车吧! 这一幕就在这座教堂左边转角的阶梯。一旁是吉尔半夜晃过来的小径,前方是老爷车驶来的斜坡石板路,最后停在酒吧前,把他拉上车。走过这里,虽然没有等到神奇老爷车出现,但一定能体会穿越巴黎时空的历史火花。

[9] 孟榉广场 Place Monge离开万神殿广场后,不妨沿着沿着鼎鼎大名的慕浮塔街( Rue Mouffetard)走到孟榉广场( Place Monge),探访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重现的「老巴黎」风情。沿街有很多大学生喜欢聚会的经济型餐厅、特色巧克力店、食材舖、面包店等,不但是当地居民的商街,更挤满喜欢跑来体验「老拉丁区蜿蜒石板小路」风情的欧美游客。其中慕浮塔街45 号的 Gelati d’Alberto 义式冰淇淋更是名号响亮。很多人来巴黎都只知道「小天使」Amorino 小花冰淇淋,其实这家纯手工、采有机原料的冰淇淋,不但花儿更大朵、奶香浓郁,口味也更多变化!

孟榉广场也是有名的市集地点,每周三、五、日早上,会有许多生鲜摊商聚集在这小小的方形广场上。在这个巴黎有名的「道地家常风味」市集,可以观察到拉丁区居民的生活样貌。穿梭在摊商之间,让我们笑着回应老板们热情的招呼、看看旁边的太太怎么挑菜……尤其经过味道特别重的乳酪摊,真的会忘了自己是外国人,完全融入当地人的日常上午。

[10] 杜内尔桥 Pont de la Tournelle最后,让我们慢慢踱步,往北回到塞纳河边与圣路易岛相连的杜内尔桥 ,再一次遇见「巴黎的守护圣女」珍娜维芙。她的雕像静静地伫立在桥上,看起来既悲悯又温柔。中世纪至今,这座桥经历了洪水冲毁、拆除,现在的模样是一九二八年重建的。它不只便捷交通,还是十七世纪以来,巴黎市政府用来测量市中心洪水的历史指标。

从杜内尔桥走上圣路易之后,一定要来一支世界闻名、游客必吃的贝蒂永(Berthillon) 冰淇淋。其实贝蒂永本店一天到晚都在休假( 大概钱赚太多了),但别担心,整座岛的餐厅几乎都跟他们进货,只要看挂有贝蒂永招牌的地方就吃得到啰。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雪宝类的冰淇淋( sorbet),把新鲜水果的香气和甜味全都封存在细腻的冰沙粒里,入口即化却余香四溢。各种水果、玫瑰口味都非常推荐!

另外, 我们也推荐大家造访中央最热闹那条街上的普罗旺斯第一鲜榨橄榄油店( Première Pression Provence,法国人简称这品牌 PPP)。其实PPP 跟保养品牌欧舒丹(L’Occitane)是同一个老板噢! 来自普罗旺斯的Baussan 先生当初就是从橄榄油保养品开始做起,而创造了这个品牌。

这里不但原味、柠檬、巴西利、松露等口味的橄榄油香醇可口,还有我们私人很爱的调味料「黑松露盐」,非常适合作为伴手礼! 磨碎的黑松露跟卡马哥盐花封在玻璃罐里,让细致的盐粒浸染了松露浓厚的香味。无论是洒一点点在淋了橄榄油的生菜沙拉上、在牛排上、炖到肉汤里、大炒入中式菜肴……它都能扮演很神奇的角色,产生丰富的嗅觉和味觉层次。

与其把它当成增加咸味的一般盐,我们觉得一次只要使用一点点,把它当成「天然调味料」更有妙用! 巴黎圣路易岛上的这家分店非常容易找到,而且女店长很亲切,总是热情地招呼大家试吃,爱烹饪的人别错过!

从圣路易岛走回西堤岛的这段路是巴黎春天和秋天最美的散步路线,可以看塞纳河无尽的天光,以及圣母院背后庭园里的繁花或秋天的枫红。连接圣路易岛和西堤岛桥上时常有固定的街头艺人表演,风吹过、塞纳河流过,音乐声像漂浮在傍晚金黄色的夕阳中,走过这段路,常常有想要跳舞的感动。

最后,让我们回到圣母院门口的广场上,再一次来到巴黎零点前。它有一个很美的传说……来到巴黎的人,只要踩了这个巴黎零点,这一生一定会再回到巴黎。无论经过多少岁月,总盼望着再回到最初的起点。巴黎潜藏各处的怀旧情感,让这个城市永远散发着迷人的温度。

上班、上课超级闷,好想旅游去?下载「ETtoday新闻云APP」带你一起键盘旅游→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