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师转换跑道 教育家典范将「掌中戏」变特色课程

台北市兴隆国小教师陈建光,多年来培育出无数和他一样的掌中戏小粉丝。(教育部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台北市兴隆国小教师陈建光,原本是工程师,但因对掌中戏有兴趣,就转行投入教育领域,并在兴隆国小成立「隆宛然掌中戏团」,更将传统戏曲结合校定特色课程,成为兴隆国小的教学亮点。他最近被教育部选为教育家人物典范。

25年前,陈建光任职于东元电机程式设计师,一方面受到自幼对于传统音乐和戏曲的兴趣使然,另方面当时政府因应现场教师需求,重新开设了学士后教育学分班,让他决定转换跑道投身教育行列。

陈建光回忆,自己从小就热爱传统音乐,成长过程中也曾参加过国乐团、学小提琴,在认识布袋戏大师李天禄剧团后,也跟着布袋戏老师学习制作后场音乐,接触唢呐、胡琴等传统乐器。当他从学士后教育学分班毕业、顺利考取兴隆国小,便决定要把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当成教育工作的核心。

陈建光的这个想法得到校方支持,校内许多老师也很乐意协助,逐步地让戏团的师资、乐器、戏台、道具一一到位,甚至还找来了李天禄老师到学校里头亲自教学。

5年多前,陈建光进一步推动让掌中戏成为校定特色课程,将过去长年累积的布袋戏教学经验当成媒材,让校内四到六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声音表达、美术、台语、后场音乐到制作不织布戏偶等。

陈建光笑说,小学生们自制的不织布戏偶虽不比正式剧团的戏偶精致,但是色彩缤纷、造型充满童趣,如今校内老师们已经可以带领着孩子们开发剧本,吹直笛配乐,演出属于他们的布袋戏。

「我们把传统艺术当成基调,替课程注入养分。」陈建光认为,戏剧元素本来就很多,让布袋戏与学校课程结合的作法,除了开发孩子们多元专长与兴趣外,更是替台湾即将失传的传统戏剧培育更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