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直擊/台碳市場遭遺落? 「氣候俱樂部」成解方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八次缔约方会议(COP28)正在杜拜举行。特派记者林奂成/摄影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八次缔约方会议(COP28)正在杜拜举行,关键议题之一是「国际碳交易机制」,但台湾并非联合国会员国,今年成立的碳权交易所,要如何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中研院经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提出「气候俱乐部」概念,作为台湾走向世界的一种路径。

「联合国气候纲要公约已失败了,每年谈,永远都是拖;解决之道是用气候俱乐部,例如欧盟就是一个气候俱乐部,自己做碳交易和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带动大家去做」,萧代基表示。

他指出,台湾碳交易的缺点是市场太小,碳权产品数量及交易量有限;若要突破困境,台湾政府应尝试加入一些已建立完善的碳市场,例如「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或美国「加州碳排放限额与交易系统」(CCTP,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总量管制交易系统相连)。

萧代基表示:「台湾可以去加入(碳交易)市场,不一定要跟国家合作。例如跟州合作,各州根本不必问联邦政府,它是州政府就可以做。」他强调,气候是全球共同的议题,唯有把碳交易市场扩大,「产品、买家与卖家才会多,市场才有竞争,才能找到买家与卖家」。以台湾的地理位置来说,也可考虑和日本与南韩共组「东亚气候俱乐部」。

他进一步解释,多位学者提出「气候俱乐部」(climate club)概念,可跳脱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的「单一中心」决策与管理模式,而是由数个国家或地区自愿组成「气候俱乐部」,共同采取较严格的温室气体管制政策,再透过内部互免关税,对外用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及成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工具,提升已发展及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俱乐部及合作减碳意愿。

李坚明:创造「台湾特色的巴黎协定第六条」

参与峰会的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坚明指出,台湾要与国际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透过与国际独立碳权机构合作,参与「自愿性碳交易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取得国外认证的碳权。

「我们可以创造『台湾特色的巴黎协定第六条』」,李坚明建议,台湾企业可以与国外碳权机构合作,勇于到开发中国家如印尼与非洲,去投资减碳设备或种植树林,借此取得碳权,既可以满足自身供应链的减碳要求,更能将台湾的影响力拓展到国际。

他进一步解释,企业在开发中国家减碳所取得的碳权,可以再拿回来台湾,透过台湾的碳权交易所,卖给国内需要碳权的公司,「所以对我们国内企业来说,就可以透过这个平台,与国际的自愿性碳市场连结」。

李坚明主张,台湾企业不应只是购买国外碳权,更要实际「创造碳权」,成为碳权的供给者,以及国际减碳行动的一份子,「闭门减碳,不是现在国际上的期待,国际现在要走的路是大家一起合作,才有雄心」。他也盼望,未来环境部能认可企业在国外取得的碳权,才能使碳权交易所更为活络。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八次缔约方会议(COP28)正在杜拜举行。特派记者林奂成/摄影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八次缔约方会议(COP28)正在杜拜举行。特派记者林奂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