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最常盯上6种人 不爱喝水是其一
(示意图/Shutterstock)
大肠癌90%出现在50岁以上。台湾的大肠癌病人20~25%发现时已是末期。筛检发现的大肠癌将近一半是零期跟一期,治愈率近90%。肥胖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1~2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1~25%的大肠癌可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只有15%的大肠癌跟遗传有关。若父母其中一位罹患大肠癌,下一代罹患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2~4倍。
●6大高风险族群
1.不爱吃蔬果、全谷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每天只要多吃10公克,膳食纤维就能降低10%大肠癌的机率,吃更多当然更好。
国民营养调查发现,台湾男性每日平均摄取13.7公克、女性14公克,距离理想的25~30公克有段距离。
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非水溶性即蔬果中一丝一丝的纤维,而水溶性即QQ滑滑的食物,如菇类、海藻类等,还有一些看起来不黏,却有丰富的果胶,如苹果、燕麦、牛蒡等,也要多加摄取。
主食也要改变,膳食纤维才可能吃得够。例如将白米白面改为糙米杂粮、全麦面包等。
2.不爱喝水
水喝不够,吃再多高纤食物也无法排出来。每天喝5杯水,就可以降低45%大肠癌机率。事实上多数人都在慢性脱水,因为在有空调的室内,不会感到口渴。
喝水时间也很重要。《自律神经健康人50招》作者小林弘幸起床后,习惯在早餐前喝一杯水,他也要求他便秘门诊所有的病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早晨喝杯水。
他解释,早晨第一杯水固然是补充睡眠时流失的水分,更重要的意义是诱发「胃结肠反应」,因为早晨是放松的副交感神经优势切换为活动交感神经优势的时候,借由喝杯水,适度刺激副交感神经,诱发自然的便意。
3.爱吃红肉、加工肉品与烧烤
曾经有个惊悚的新闻,一名国中生因为几乎天天吃校门口的烤香肠,年仅14岁就医时已经大肠癌第四期,治疗后仍告不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议:红肉和加工肉品是大肠癌的强力危险因子,每周红肉的摄取上限应在500公克以下,加工肉品更应避免。
英国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追踪欧洲14国45万名受试者的大型研究发现,每天摄取加工肉品超过160公克(约3条香肠),死亡率比每天仅摄取20公克的人,增加44%。主要是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添加物令人疑虑,此研究建议,每日摄取量勿超过20公克,约一片培根。有些人早餐要吃3片培根,自称「无肉不欢」,却像在跟健康开玩笑。
而红肉经过高温烧烤后,会产生多达17种的异环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异环胺在人体透过酵素活化,会突变控制细胞生长的致癌基因。
异环胺在动物实验已被证实对大肠具有致癌性,临床研究也证明,长期大量食用过焦或过熟的肉品,大肠癌及胃癌的机率升高3~5倍。
4.胖子
「肥胖会引起发炎,而发炎在癌症发展的各个阶段如癌变、侵袭、转移,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畅销书《抗癌就像减肥》作者颜荣郎说。
理想体重是要将身体质量指数(BMI)维持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公分(约36腰)、女性80公分(约30腰)。
要维持理想体重知易行难。减重初期从每天饮食少100卡开始,真饿了再吃,是管理饮食而非节食。减重中后期再加入运动,增加基础代谢率,避免复胖恶梦。
5.不运动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运动的人可以减少两成大肠癌发生的机会。因为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减少肠道发炎,进而降低瘜肉发生的机率。
相对的,不运动的人肌力衰退,肠道蠕动减弱,连横节肠都下垂,整个肠道有气无力,推不动便便。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周5天、每次30分钟,对于繁忙的上班族看来有点难办到,好消息是,可以累积小小的运动直到30分钟的目标,如捷运前一站下车再走回家;中午选远一点的餐厅吃饭等。
6.不做筛检
大肠癌盛行率不断攀升,虽然发生率高,却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治愈率高。因为大肠癌大多数都是因为腺瘤性瘜肉经过5~10年后演变而成,只要定期筛检,便能防范于未然。根据国健署委托台大监测中心的研究发现,在2004~2009年接受筛检的民众,大肠直肠癌死亡率降低10%。
国健署推动50~74岁每两年一次免费粪便潜血检查,目前台湾筛检率约三成,远低于英、美50%以上的筛检率,50岁以上者可持健保卡到相关医疗院所检查,定期预防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