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经济快车」 阿拉伯100所学校开设汉语课
大陆近日与阿拉伯国家交流频繁,包括10日在北京召开中阿合作论坛,或是习近平20日的访阿行程,都在积极打造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另外,中阿也在「文化交流」方面下足功夫,例如在华举办阿拉伯艺术节、成立中阿电子图书馆。日前,阿拉伯宣布国内100所学校从明年起都会开设「汉语课」,鼓励学生学中文。
根据新华社报导,阿拉伯提出要在100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第一批的汉语教师约有20人,目前已分布在6个酋长国、共11所学校授课。陆媒指出,有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主要有几项原因:与大陆经贸往来变多、海外中资企业的要求、赴华留学等。
报导内容指出,在日本,很多员工因为所在企业跟大陆有业务往来,「被上司逼着学中文。」来自印度的哈尔斯说,他曾经只身前往大陆做小生意,因而学会了汉语,后来被聘为钢铁集团宝钢的第一位印度籍员工,现在他是印度古吉拉突邦宝钢公司的车间主管,「汉语彻底改变了我这个农村青年的命运。」
除了业务需求,有些人是因为赴陆留学,包括学习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等。从大陆的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共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31个省的935所大学念书,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至于学习的科系,以研读文科类为多数,占总人数的48.45%。留学规模持续扩大,大陆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学习剑法的外国人。(图/CFP)
陆媒表示,「世界各国人民渴望了解大陆发展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期望搭乘大陆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快车』,实现自身的发展,而语言恰恰就搭起了这样一座桥梁。」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兴起了「汉语热」,而这更代表着大陆正在「经济热」。
★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