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台北」 另类开箱城市空间

「打开台北另类开箱城市空间。(图/苏义杰摄)

除了去101拍照、逛夜市、看跨年烟火秀之外,你还有什么向外国友人介绍台湾城市特色的方法?

若你有上述困扰,首届活动刚落幕、明后年将持续举办的「Open House Taipei」(打开台北),是你可以好好运用的城市美学推荐大补帖

连台北市大家柯文哲也在脸书上写道,「这一次,我们带大家深入地底25公尺,打开隧道、潜盾机、遗址,Open House Taipei,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台北。」

搜集台北73处创意空间

疫情影响,过去一年来,从东京奥运、杜拜世博会,全球重大庆典几乎都无法如期举办。1992年从伦敦发起、被誉为当代城市美学代表活动的「Open House」也不例外。

不过,第一次拿到英国官方授权的Open House Taipei,不但成为2020年全球唯二举行Open House实体活动的城市(另一为瑞士苏黎世),还在台湾掀起一股城市美学的探索热潮!

有多热?

第一届Open House Taipei,搜集了台北73处创意空间。10月底,30多处需要事先报名的景点刚开放网路预约,8000个名额在一小时内就秒杀。

短短两天(11月28~29日)的活动,吸引约3万参访人潮,不少难得开放的热门景点,如捷运行控中心、司法院两厅院,现场都涌现排队人龙

打开台北执行长吴卓昊分析,这届参与者多是18~34岁的年轻世代,女性居多。更在网路社群引发连串话题,如一开放预约,官网便因数万人同时上线而当机,Instagram累积浏览量更冲破160万,群众募资活动才十天,达标率便超过100%!

事实上,策划长达两年,由一群年轻人主动发起的Open House Taipei,背后并没有财团或金主支持,网站制作预算更只有6000元,执行也仰赖无偿协助的500多名志工,筹办期间还遇到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最后却变成2020年台湾最有意思的城市美学派对!他们怎么办到的?

其实,一开始只是一位「老外」的构想。

Open House可说是全球最重要的城市美学探索活动,1992年,由一群英国建筑师发起,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和串连,如今有包括:纽约、墨尔本、米兰、维也纳、耶路撒冷等近50个国际城市加入。

以2019年9月的Open House London为例,便获得逾800处城市空间响应,吸引约80万名参访人潮。热门景点如英国首相办公室、西欧最高的碎片大楼(The Shard)、常在电视剧看到的警察厅总部(New Scotland Yard),都吸引大批朝圣者

而且,除了主办单位提供的导览资讯,还有许多部落客和专业写手提供私房路线和攻略密笈,不仅成为当地最热闹的地方庆典之一,更常吸引观光客慕名而来。

2014年在伦敦工作时,吴卓昊就曾代表事务所参与Open House,并负责「红砖巷」(Brick Lane)的策展活动。

他回想,「参与到一半我才发现,原来这是整个城市的大活动!」那几天的伦敦,就像一场大派对,大家一下班就到处跑,前往各种千奇百怪的城市空间。

既然是这么有来头的活动,怎么会由素人领军?

公私协力,吸引众人响应

最先「入坑」的,是打开台北共同创办人徐千捷

2018年在宜兰推动文创聚落专案时,他邀请西班牙籍的Andoni Munduate来台演讲,分享当地城市圣塞巴斯提安(San Sebastián)如何透过文化及饮食行销,从内战频繁的地方蜕变为2016年「欧洲文化首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还成为米其林餐厅最密集的欧洲城市。

在台游历期间,两人认识了策展人吴卓昊。Andoni发现,台湾其实有浓厚的美学底蕴和设计能量,却不太知道如何跟外国人介绍,于是提议引进Open House这样的开放活动,让民众深入平时看不见的城市空间,三人便组成团队,向英国争取官方授权。

没想到好不容易拿到授权,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不仅共同发起人Andoni无法再来台湾,争取空间加入和商业赞助也陷入停摆。吴卓昊苦笑,「我每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来台,他都说大概两周,结果一直不能来!」

而说服空间加入的过程,更是屡屡碰壁、困难重重。

打开台北企划统筹洪佳纬坦承,「一开始大家都满头问号?打开、让民众进来?然后呢?」

不少人还误会,这是政府办的活动。更有人质疑,开放自家空间给人看,还要牺牲假日时间,到底有什么好处?

征求空间出师不利,又苦无资金,团队一度陷入挣扎,是否直接放弃?内部数度争辩,最终拍板,规模再小、还是要办实体活动。

所幸9月召开记者会释放讯息后,除了预约参观人数反应热烈,公部门的协助也愈来愈多,回响持续扩散,Open House Taipei的空间,短时间内从50个增加到73个。

这73处创意空间,包括有钱也不一定住得到、流行乐天王麦可杰克森及女神卡卡曾下塌的晶华酒店19楼总统套房、可远眺观音山的淡水云门剧场、艺术界最高殿堂两厅院、刚成立的台湾设计研究院,还有松山文创园区首次露脸的医护室及锅炉房等,都在那两天敞开大门,免费开放参观。

不仅如此,主办单位还设计12条探索路线,如:都市更新、建筑痴汉、小孩放电、老派约会、闺蜜潮拍等,提供不同客群参考。

团队自掏腰包,成就梦想

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中途遭受疫情重击、到最后峰回路转地引发热烈回响,打开台北的年轻团队感触良多。

徐千捷苦笑,展前两周在金普顿大安酒店举办第二场记者会时,由于场地位于精华地带,且极具时尚感,贵气逼人,还有一堆长官和名人站台,不少人都以为打开台北的资源相当充沛,不知道成员如此操劳、且经济拮据。

「只能先咬牙办起来了!」他透露,不含专业人力成本,这次活动已砸下超过200万元,多是团队成员自掏腰包。

负责媒体公关的谷宛儒观察,许多响应的公部门机关和创意单位,其实都有类似的空间开放念头,只是忙于日常业务而作罢,这次都借由Open House对外开放。「大家都很想让民众进来看看,只是以前总有更重要的事在忙,或觉得空间还有待整顿。」

这次共襄盛举的松山文创园区总监陈玉秀就表示,松烟园区启用快10年,内部还有许多未开放的空间,「那时我们正想,是不是要办场Open House让大家重新发现松烟?」想不到Open House Taipei就找上门,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连英国原创城市也羡慕

从另一个角度看,Open House也是台湾民众的全新体验。虽然人潮众多,大部分人都很遵守秩序及社会礼仪。而看到殷切的参访需求,不少原先只能预约导览的景点,后来都开放现场排队和候补名单,让大家看个过瘾。

志工招募也出乎意料顺利。负责行政统筹的杨淳淳回想,原本以为起码要一个月才能找齐,没想到不到一周就来了500多位,「而且年龄层分布很广,从18岁到70岁都有,」甚至有南部来的志工,当天拉着行李箱前来支援。

如同Open House London策展人Sian Milliner所言:「台北是Open House国际网络最新的一员,非常羡慕台北的朋友因疫情控制得宜,可以享受实际走入空间的自由。」

原来,打开台北不但让自家民众感到惊艳,还办到连原创城市都挺羡慕的。

本文作者:高宜凡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415期》)

《远见杂志1月号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