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台北早餐 汇聚南北

▲作者常去的政大门口的豆浆店。(作者提供)

散落在台北大街小巷的永和豆浆,摇身一变,来到大陆,成了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永和大王,成了不少上班族外卖list上的备选项。大陆的人们不知永和大王的来源,身处对岸的人,面对着永和豆浆常见的吃食,恐怕也未曾细想这背后的因缘。

我虽在台只四月有余,但对台北的早饭却是念念不忘。而生在杭,又赴沪,如今在京的经历,对南北吃食的不同也有所体悟,倒是这南北的差异,汇聚在台北简单的早餐桌上,足可窥见台湾这南北交汇融合而成的文化与习惯,令人唏嘘。

说说永和豆浆,豆浆、油条、烧饼(夹蛋)、蛋饼、饭团、萝卜糕,是其中典型。甫尝便觉新奇,毕竟饭团(粢饭)乃上海四大金刚之一,上海人惯常的吃食。在上海所吃粢饭,喷香的白糯米辅以肉松、脆油条、榨菜即足以。在台北的糯米饭团,有红白之分,白的是紫糯米,配以卤蛋、玉米、油条、萝卜干、肉松、鲔鱼,一口咬下,唇齿间紫米喷香四溢,脆脆的油条和萝卜干,咸香的肉松鲔鱼,令软糯的糯米嚼劲十足,一个四十五元台币,两个拳头大小,真真叫人,思之涎水直流。饭团,那必须要找科技大楼捷运站的阿嬷,一辆小车,简单,暖心。

而烧饼,乍一想该是北方的玩意儿,只是我在上海时,也尤其钟爱菜市场老师傅那一口脆脆香香的烧饼。不知台北的烧饼,究竟是北京还是南方的吃食。

然而台北的烧饼,有似法风烧饼系列的,呈长方形状,侧面可见细薄的多层,白中泛黄,表面撒上白芝麻,再辅以刚出炉的油条,一口下去,倍儿香,最美味当以政大门口的口福豆浆。烧饼横切,加入佐料,在上海不曾见过,倒应是北方的吃法。只是北方的烧饼,多呈圆形,厚实,微焦黑,一如北方的大汉。

烧饼之外,必须就着一口豆浆。台北的豆浆也不同于大陆,虽然南方有咸豆浆一绝(滴上几滴酱油,放几颗炸好的脆油条,特别咸香)。台北还是以甜豆浆为主,但会调和出各种口味,譬如配合红豆、黑糖、红糖、原汁原味的米浆等,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都说南方人偏甜,说这话的必是北方人,因为北方人卖豆浆卖绿豆汤,都不放糖,搁一碗白糖,您自个儿调呗。

除了南北融合外,台北的中西融合程度也令人咋舌。许多台北年轻人爱吃汉堡,台大女九宿舍楼下有一家早餐店,主打汉堡。没错,早餐吃汉堡,应该是欧美人的口味。汉堡里夹着各式各样的肉,用烤箱一处理,面包香香软软,也很诱人。

永和豆浆,只是很普通的一家早餐店,也许是经营不易,还有不少开起了夜宵店。除了永和豆浆,大大小小的豆浆店遍地林立。

只是想不到,下里巴人回到大陆,却成了入驻商场的「米其林」式小食,譬如桃园眷村,打着台湾的招牌,一个烧饼卖上二十多人民币,无论如何都令人难以接受。更何况在北方这种烧饼遍地的地方,也许他们消费的不是消费,是情怀。有本事,您摇身一变成康师傅,那我倒是服气的。

也许是北京的早餐实在乏善可陈,记忆中的台北早餐尤其美味。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以兹纪念。台北是大陆的缩影,仅在吃食一方面,大陆任何一座城市都比拟不了,因是历史融汇的缘故。

我在台北总能见到祖籍在大陆的老一辈所开的风味小吃馆,政大后门口的刘哥牛肉面,老板刘师傅便是一位北京后人。刘师傅说话仍带着浓浓的京味儿,如今每年都会回京过年,顺带捎上些二锅头回来,细细品味。正是因为历史的沉淀,让台湾如此不同。而这份沉淀,早已融入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随着两岸的交流,遍地开花。(高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