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渔船钻雷达盲区 红外线热影像组「第四道防线」拦截

雷达海巡署的第一道防线,可以监控距岸12海浬渔船货轮。(图/翻摄自GOOGLE MAP,下同)

记者许凯彰综合报导

海巡署自2018年起,将在全台10处增设「红外线影像系统」弥补雷达盲区。据了解,海巡署在台湾本、离岛设有13个巡防区,总共设置了78处岸际雷达站,然而因越界渔船过于猖狂钻外传的204处「雷达盲区」,让走私偷渡等案件无法根本解决,所以编列2年1亿3千万将原本的三道防线扩充到四道。

根据某地区巡防局军官表示,署部增设红外线热影像系统是为了增加夜间监控海面能见度、扩大浓雾大雨的监控范围,有效地掌握各个突发的事件。他更说到,海巡现在因为官兵锐减的问题,增设这项系统可以将现有兵力获得最大化运用

某地区巡防局安检所守望哨刘姓上兵提到,海巡署不断向内部官兵宣导「三道防线」部属重要性,先是以第一线的雷达站监控的3-12海浬为主,再者以第二线的地方守望哨监控的3-6海浬为辅,最后在搭上第三线的岸际机动巡逻弥补雷达与守望监控的死角,现在要推动红外线热影像的「第四道防线」,可以使岸际动态更容易让岸巡人员掌握。

▲守望哨在3-6海浬勾见的海面目标通常要与巡防区的雷达组做进一步核对是否可疑。

据了解,海巡署将投入2年1亿3千万元的装备经费,要设置10个「红外线热影像系统」,先是要在最多大陆渔船越界的金门第十二巡防区增设,还有在北部及南部个别再设立1处。2019年才规划马祖第十一巡防区、澎湖第十三巡防区、东沙南沙以及本岛3个地区设置共7处。

据悉,「红外线热影像系统」将会固定设置在海巡署现有营舍,与现有的「CGARIS海巡雷达监侦系统」相互进行监控。整套系统将会辅助「岸际雷达侦搜盲区」、「守望哨监控死角」及「扼控大陆渔船越界捕鱼」等重点区域,达到夜间有效观测、辨识与监控,搭配各区部属兵力建构绵密监侦屏幕,有效掌握近岸际动态目标及周遭环境状况,达到「科技辅勤」、「主动侦测」、「全时警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