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避谈「513事件」 马哈迪能化解被渲染出的种族仇恨?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流血大暴动画面,车子、房子被烧,人民在街上斗殴。

实习记者孙若蜜/综合报导

马来西亚「希望联盟」在5月9日胜选,扳倒执政60年的「国民阵线」,政局的「大变天」象征人民对腐败的共同不满,备受国际关注。而在1969年的今天,这个国家也曾引发注目,源起史称「五一三事件」的暴动,因疑涉政治阴谋、种族冲突,具争议性也极其敏感,被避而不谈。

现在很少被公开讨论的「五一三事件」爆发于1969年5月13日,并延续了数个月,还使马来西亚全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长达2年。当时的大马政府将此事件解释为「马来人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至今很多人也会简单地将之称为「排华」、「反华」事件。但近年来,大马国内外渐渐有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称,这事件为巫统内部斗争所引发的政变,是一场政治阴谋,支持此派言论的有出生柔佛州的大马华柯嘉逊博士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等等。

事发背景为当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选举,当时以华人为主要支持者反对党同盟获得了50.9%的得票率,是由巫统、马华公会及国大党所组成的「国民阵线」前身--联盟政府史上第一次被超越。反对党为庆祝胜利,5月11日在吉隆坡举行庆祝游行,激发以巫统支持者为主的群体举行「反示威」,双方人马在街头相遇,引发冲突,造成伤亡。

▼马来西亚前首相纳吉,当时准备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今年败选。(图/路透社

官方公布196人死亡(华裔143人、马来裔24人、印裔13人,另外15人无法辨认)、受伤人数439人(其中18人受枪伤),被捕人数共9143人(华裔5126人、马来裔2077人、印裔1874人,其余为巴基斯坦、欧洲、泰国、新加坡等等外籍人士),其中5561人被控涉嫌携带武器、破坏宵禁等等罪名;另外,冲突中共221辆车及753栋房屋被损毁。但西方外交界的消息显示,死亡人数有600人以上。

当时表面的冲突方为向来有政治、经济矛盾的华裔与马来裔,政府与社群都为其贴上「种族冲突」的标签,许多人将对这件事情的讨论视为「掀起种族矛盾」而不敢言,在教科书及相关著作中,对事件的描写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一般只有巫统方政治人物会以这一真相尚未清晰的事件来制造恐吓言论。如刚刚败选的前首相纳吉,就曾依照巫统的选举前的惯性,在2017年发布「一旦国家动荡不安,最先遭殃的将是华人」的言论,以此来呼吁选民继续投选长年执政的「国民阵线」。

▼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迪过去也曾在「国民阵线」,两年前反对贪腐,离开巫统。(图/路透)

事件造成的伤害极大,但事件发生的真相具有争议性,仍待厘清。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柯嘉逊博士就对国内外资料的研究,出版了《513解密文件:1969年大马种族暴乱》,其中他主张「制造暴动的很可能是图谋推翻东姑(编按:)夺权的巫统领导人。」

柯嘉逊研究的重要资料有英国伦敦西郊公共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其中显示,「虽然还不清楚,5月13日晚的马来人游行集会多大程度上是由巫统的一些主要领袖组织的,但是我们肯定当晚的游行获得警方发给准证。有证据显示,当天成群结队的马来人从较远的地区来到吉隆坡,他们有的持有武器。在白天形势渐趋紧张,到了晚上就发生了马来人及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市中心以及东北方市郊就有很多死者了。许多房屋和车辆也被烧。」

此书出版后也引发许多争议性,大马国安部于2008年展开查禁。对此,柯嘉逊声明过,他并不想挑拨民族矛盾,「我国(马来西亚)已独立了50年,虽要往前看,但也要承认历史真相,才有助于国家整合。」

另外,他也鼓励社会大众「以更明智的思想来对待发生在马来西亚的『种族骚乱』事件,因『种族』标签是政府与种族主义份子片面化的描述,并扭曲为社会条件和不满情绪『自然引发』,而忽略了社会真正面临的问题。」

大马资深媒体人苏吉拉迪夫也曾在1977年主张,「『五一三事件』并不是自发的,它是经过快速精心设计的。设计者的身份还无法准确地说出来。不论它如何发生,『五一三事件』事件是针对东姑·阿都·拉曼的一项政变。」

▼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也认为,「五一三事件」并非种族冲突这么简单。(图/路透社)

被誉为「新加坡建国之父」的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谈及过「五一三事件」,称其「是巫统高层搞的,嫁祸给反对党。」对此,巫统曾扬言要告李光耀,但最后不了了之。

1969年5月26日的《曼谷世界报》则指出,马来西亚种族歧视性政策才是暴动的罪魁祸,并且相信暴动是经过策划,而大选后的胜选游行绝不是暴动诱因。

这些将「五一三事件」起源视为巫统内部政治斗争的言论慢慢增加,但也有反对此言论的人士认为,无论是柯嘉逊、苏吉拉迪夫、李光耀还是《曼谷世界报》,都可能是基于自己的政治倾向才发表这一方向的说法。但这些言论的存在都指出一个绝对事实,就是面对马来西亚,单纯的以种族差异来涵盖所有社会问题是有偏差的,每个事件都应该有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才能脱离被渲染出来的种族仇恨

若此事是场政治阴谋,被尊为「马来西亚国父」的东姑则为其中的被政治迫害的主角。东姑于事发后的次年9月21日被逼宣布辞职下台,结束15年总理生涯,后来在撰写的《五一三事件前后》(May 13: Before and After)一书中,也有批判巫统中的极端主义份子在事件过后企图将他拉下台并造成巫统内部分裂。晚年,他在受访时对「五一三事件」仍持相同看法,就是当时内部有人制造麻烦,「联合起来想要取代我的位置。」

纳吉常发出会引发种族分裂的警告,如「巫统若失去政权,马来人可能沦为乞丐。」(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马来裔人口在马来西亚占有50.1%,华裔22.6%,原住民11.8% ,印度裔6.7% ,其他8.8% 。自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建国以来,马来人与华人的政治对立一直存在,直到这两年因共同追求清廉、高效的政府走向团结。「国民阵线」过去一直以独尊马来人及伊斯兰意识形态,炒作马来人经济水平较弱,获占有50.1%人口数马来族群支持。

49年前的今天充满流血与伤痛的暴动,大马网友仍时常表示,「老一辈的听到513就会有恐惧和阴影。」但是随着时间冲刷记忆,行动党年青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杨美盈2013年就说过,「在明天,我们眼中所看到的对方,不是华人、印度人、马来人,而是大家,是马来西亚人。」她的这番话,也意味着在大马各个种族团结之下,值得期许越来越多观念能被实际局势与新思潮所改变,不再单纯地以种族差异来涵盖所有社会问题。

今年的5月13日,则是截然不同的政局「变天」新时代。新任执政党「希望联盟」,是为由马来人领导的「土着团结党」、「人民公正党」、和伊斯兰党分裂出来的「国家诚信党」,以及华人为主的「民主行动党」四党组成,象征着各族群的马来西亚人团结在一起。由于种族仇恨是被渲染出来,只有抛开种族、阶级等框架,人们才能以正确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大马60年首变天,大马政府顺应民意,放「4天连假」庆祝。(图/大马首相府/记者陈俊宏摄)

时年93岁的马哈迪过去曾以巫统人士的身分活跃于政治,并曾任首相执政22年107天,是马来西亚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在纳吉的腐败统治之下,马哈迪2016年2月29日宣布退出他从1964年就加入的巫统,向曾交恶的前副首相安华公开道歉并开始合作。

马哈迪于今年1月7日被推举为「希望联盟」主席参选,从执政者变成反对党,代表反对阵营「希望联盟」,打败自己当年钦点的纳吉。选前马哈迪的宣传影片中,他跟小女孩讲,「我92岁了,所剩的日子不多,但要努力工作来弥补过去所犯的错误,希望跟所有朋友一起建设马来西亚,让已经独立60年的马来西亚变得更独立、人民可以过得更好。」在他的弥补之下,值得期待马来西亚有机会正视历史,并走出被渲染出的种族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