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膨时代系列2》阿北初四了!全球通膨警铃连环响

通膨对经济复苏带来巨创,恐成拖垮全球经济活动的最大黑天鹅。(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全球各国9月最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相继出炉,无不高到吓人,显示主要经济体的通膨仍是现在进行式,且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对经济复苏带来巨创,恐成拖垮全球经济活动的最大黑天鹅。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Jean Haegeli)分析,更高的通膨率既是政策选择,也是各政府采取扩张和激进财政货币政策以应对疫情冲击的结果,因为在短期政策的强力刺激下,需求虽应声而涨,也推升消费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准,而从长期来看,供需错配也加大结构性的通膨压力。

除终端商品价格上升,推动CPI同步走高,供给端则因疫情冲击,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进一步扩大供需缺口,也加剧涨势。学者分析,从CPI分项来看,原材料和芯片短缺等供应链瓶颈叠加与劳动力不足,正是推高美国CPI的主因。

虽欧美央行齐称通膨仅属「暂时的」,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却认为,欧美疫情受控后,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未顺利同步回落,商品及服务价格续居高位,从目前情势观察,很难断定商品或服务价格定能随供给产能恢复,而跟着迅速调整。

中国银行研究院则指,全球主要央行缩减货币刺激,造成金融条件收紧,融资环境恶化,中小企业、低评级企业再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违约与破产风险加大,进而抑制融资投资与经济增长。就让我们一起从台湾看天下,以他国为鉴,了解通膨正如何影响各国民众的生活。

▲台湾:台积开科技业涨价第1枪,油价创3年新高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8/25通知,7奈米以上制程的新订单全面涨价20%,7奈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也涨7%到9%,虽是因供不应求而决定以价制量,但涨价气氛已逐渐向各产业蔓延酝酿。接着,王品10/25日起15个品牌首度齐涨5%,台湾宾士、宝狮雪铁龙(Peugeot Citroen)等欧系进口车,也见2%至5%不等的调幅。

无独有偶,台湾中油也自10开启油价调涨的列车,11日凌晨零时起汽、柴油各涨0.4元及0.3元,目前95无铅每公升已达31元,创3年来新高,涨势自此难回头。

行政院主计总处10/6发布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2.63%,创8年半新高,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沙拉油、调理油,年增率更破9%,家庭主妇跟餐饮业者都叫苦连天,今年CPI四度冲破2%的通膨警戒线,官员却称国内没通膨,至今无具体作为。

▲大陆:原物料、粮食齐涨下的凛冬将至

因澳洲等燃煤进口量不足,引发限电效应扩大,凸显能源短缺危机,连带使水泥、塑化原料报价飞涨,加上国际粮价也迈入上涨周期,大陆境内却因限电导致玉米、大豆、水稻等加工厂下修开机率,有学者认为,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影响下,大陆粮价恐会急剧上升。

同一时间,限电政策影响逾20个省份,电价在入冬之际调涨,如广东省调涨25%,湖南省也跟进,目前虽仰赖俄罗斯增加输电,暂解北方省份缺电问题,但未来的买电成本,仍将部分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德国:9月通膨率4.1%,成全欧最怕通膨的国家

天然气库存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减和俄罗斯输送减少等3大因素,推升今年欧洲天然气价狂飙2倍,高盛更补刀,指若今冬天比预期冷,当地工业部门将面临停电停产,写下全欧「高能源价格=高通膨=消费减退=经济失速」的数学方程式。

其中,德国因取消去年实施的临时增值税,使通膨率跃至4.1%,创近30年来最大增速,连购入新车也因全球车用晶片短缺,得比过往多付约360欧元,德国央行行长Jens Weidmann忧心通膨率恐进逼5%,抨击欧洲央行的低利率措施持续时间过长。

▲英国:高物价与加税双重打击,长期通膨预期心理飙

脱欧之后引发货车司机等劳工短缺,加上疫情期间封城重创供应链,导致雀巢、联合利华等大型企业纷涨价,超市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3%,猫粮、生鲜肉品、糕点价格都劲扬,9月起伴随天然气价暴涨,钢厂、化肥厂技术性停产以规避高昂成本,都让专家警告,英国家庭今冬恐面临物价飞涨与政府加税的双重打击。

据民调机构YouGov在9月进行的调查显示,英国民众对未来12个月的通膨预期大增1个百分点至4.1%,对来5至10年的通膨预期也升至3.8%,在在显示通膨预期失控的上行风险增加。

▲巴西:贵到吃不起,红肉、果汁都不买了

巴西通膨率自5月起惊惊涨,现已远高央行全年预期的3.75%均值,当地媒体日前调查显示,67%消费者减少红肉消费,51%减饮软饮料和果汁,还有逾40%少吃面包,甚至连牛奶都不喝了,显示通膨压力下,民众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巨变,鸡蛋反成蛋白质的主要摄取来源,约50%受访者增加鸡蛋消费量,且减少食品消费的民众,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别不大。

▲美国:万物齐涨惊呆众人,调薪都被通膨吃光

9月CPI年增5.4%,不仅高于预期,也创30年来新高,由于未来几个月仍恐续涨,加剧国内通膨情势。但其实,民众早从6月起,就因缺柜、塞港问题严重,开始感受物价压力,从培根到建材、汽油到油漆,无不大幅涨价,过去消费者花100美元可以买到的食品,现在要付130到150美元才能走出超市。

且和富人持有股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涨幅或可弥平通膨率,劳工阶级得付出更多金钱才能取得汽油、食品等民生物资,加上房租支出占比也提高,受通膨所苦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即使调薪,涨幅仍被通膨吃个精光。

万物齐涨态势加剧,且伴随物价上涨,使缩水式通膨也开始出现,虽价格不变,包装跟容量却明显变小,如好市多(Costco)卫生纸从425张减为380张、Dial沐浴露从21盎司减至16盎司、桂格即食麦片也由10包减至8包等,部分商品减量幅度近4分之1。

价格上涨能否如官员所言是「暂时性的」,将随供应链中断的解决,压力有望消退,已有学者不以为然,认为民间热钱太多才是导致全面通膨的主因,美国前财政部长桑默斯更示警,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加上经济迈入重启阶段,将带来庞大的物价压力,60年代长达10年的通膨噩梦恐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