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美中晶片之争代价太大 无法永远卡住中国的脖子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敏感科技相关的晶片技术,此种对抗路线将让美国企业付出高昂代价,因为中国可能会继续阻止美国半导体公司全球的收购行动。(图/Shutterstock)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敏感科技相关的晶片与技术,以限压制中国在各种尖端技术上的发展,这种被称为「脖子」的做法让中国十分困扰。但德国专家指出,这项延续川普时期的对抗路线让美国企业付出高昂代价,因为中国可能会继续阻止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收购行动,加上美方的限制必然刺激中国打造具有竞争力国产半导体产业,而达到此目标也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之声》引述《商报》一则分析大型半导体产业收购失败的文章说,美国对中国晶片出口的限制无疑使中国受到影响,「但是美国总统拜登应该结束其前任川普此一对抗路线。因为美国相关产业对此付出的代价太高。」

2020台湾国际半导体展上,厂商展出相关矽晶圆及相关设备机器。(图/王德为)

该文作者贺佛(Joachim Hofer)认为,「因为在半导体之争中,中国绝不像一些华盛顿战略家所期望地那样无能为力。一场失败的收购案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日前宣布放弃以20多亿美元收购日本国际电气(Kokusai Electric)。原因是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文章指出,日本国际电属于美国投资基金KKR旗下,虽然买卖双方都是美国公司,但是却没有办法忽略北京。因为它们都不愿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所以在等待了2年之后,还是决定放弃收购案。」

该文预估,中国很可能会继续阻止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全球的收购行动,「尤其美国晶片公司英伟达(Nvidia)以400亿美元收购英国晶片设计公司安谋(ARM)的计划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文章续称,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将不断刺激其打造自己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虽然这尚需时日,但是中国已在太阳能火车汽车领域证明自己具有大步赶超的能力。」

文章最后总结说,因此,美国应该尽快与中国进行对话,拜登的首要任务是为美国晶片制造商智慧财产权提供可靠的保护,双方要就此达成一致协议并非不切实际。毕竟中国也希望美国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投资建造现代化工厂,现在美国企业选择绕开中国,因为它们担心技术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