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装10雄、电动车 学者吁纳入

中经院WTO及RTA中心资深副执行长李淳表示,订定门槛背后关键,在如何于减少税收与鼓励产业投入研发效益之间权衡,门槛订得太高,将成为只有大型半导体业者才能适用,但门槛越低、越多业者适用,但在影响税收下,对实施年限、未来条例延长,可能形成比较大压力,也会对协助半导体产业面对各国祭出奖补助的效果,大打折扣、失去初衷。

李淳强调,这次产创条例修法主要为因应各国都针对半导体产业给予租税或直接财务支持的加码,让业者可以降低面对竞争压力、维持半导体技术上的领先程度,「但是除了半导体产业,还有哪些产业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升高、供应链挑战提高,也应优先适用这法案」。

他举例,除半导体外,以鸿海为首电子组装10雄、电动车供应链等都是已浮上台面的国际竞争压力产业。他建议,经济部需再盘点各个产业在国际产业政策上竞争压力高低,除居首位半导体产业之外,第二、第三是哪些产业?找到比较合理门槛,不要让这个法背离目的。

但让厂商最头痛,其实是「研发密度」门槛。有厂商反映近期因应台商回台投资方案,加大资本支出,减少投入研发,让未来几年研发密度恐随之降低,到底要加大投资台湾、还是投入研发成为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