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不是赶走穷人 安置是关键

0403花莲大地震过后,台北市南机场整建住宅单元4因1楼严重扭曲变形、楼梯断裂等被贴红单,经专业技师团队会勘判定改为黄单,受灾户搬出家中物品,在旁等待工人架设H型钢梁撑住屋子。(本报资料照片)

0403花莲大地震导致台北市中正区南机场整建住宅「单元4」一度被列为红单危楼,经技师认定结构未受影响改为黄单,但不少住户担心建物已残破不堪,恐怕撑不过下一次大地震,台北市长蒋万安因此喊出台北市进入「大都更时代」。不过,住户面临改建无处可去,更不愿离开习惯的生活圈,在地忠勤里长方荷生直言,都更不是赶走穷人,若没有地方可安置,离开南机场后根本没有落脚之处。

自前台北市长马英九时代高喊南机场整宅都更,到现在几乎没有进展,市府在2015年起设立驻地工作站,协助居民凝聚共识,南机场整宅单元1、2、3已成立更新会,单元3在住户有高共识下已在招商,单元4至7仍持续沟通整合,7个单元共2107户皆有人住,花莲大地震造成单元4建物严重受损。

市府上月对单元4住户办说明会,居民除提出容积奖励、分回坪数权益外,最关心的就是中继问题,不少人都已年迈,不愿离开现在生活圈太远。

郭爷爷是南机场整宅第1批住户,住了50多年,他支持南机场快点都更,但盼中继可以在中正、万华,否则远离原生活圈可能会不适应。

方荷生表示,都更不是赶走穷人,若没有地方可安置住户、租户,离开南机场后根本没有落脚之处,「1个月5000、6000元的租金补贴,只能住小隔间。」

住在南机场单元4里的张阿姨就是里长口中弱势,她身体不好在家做手工,依靠微薄4000元薪资及5000元国民年金度日,这次地震造成窗台变形、出现裂缝,只要下大雨水就灌进屋内。

「下大雨都不敢睡觉,一直在扫水!」张阿姨说,修理窗台费用要2万元,根本付不出来,比照现在2房1厅的空间,在外面租金至少要1.2万元,电梯大厦更要2、3万元,租不起只好继续住南机场。

张阿姨坦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地震,真的很可怕」,再来一次大地震,这个房子恐怕撑不住,没办法再住。

不只是南机场整宅需要加速都更,前内政部长李鸿源也提到,台北市在921地震前盖的老房子约有30万栋,建筑法规与工法并未纳入耐震,遇强震可能出现难以想像的灾情,台北市还有土壤液化问题,若发生芮氏规模6.2地震,震度恐将扩大为7.3级,粗估有4000栋建筑倒塌,若芮氏规模来到7.3,更会有3万5000栋倒塌。

不过,李鸿源说,很难在地震来临前精准预估灾害程度,但无论如何,老旧建筑都应透过「防灾型都更」汰换成耐震建物,所谓防灾型都更就是老建筑经更新后具耐震能力。

李鸿源说,他在内政部长任内开始做全台土壤液化潜势区,其中北市较危险行政区为士林、北投、大同、中山、万华,当时曾将资料交给地方政府力推「防灾型都更」,却没人要碰这烫手山芋。

蒋万安宣誓台北进入「大都更时代」,李鸿源也表示很乐意跟他讨论,且副市长李四川是非常有经验的人才,若真有心要做,可以善用这次机会,做出一个防灾型都更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