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奇迹就是悲剧----火灾「关门」绝对是关键

图、文/消防署灾害管理组组长林金宏

在一个 11 楼的阳台老先生因害怕而全身颤抖,一只脚跨在窗沿,一手抓住窗户,一手用毛巾摀住口鼻,云梯车死命的往前延伸,因过度的延伸导致梯身不断上下晃动,就是差那么一点,无法靠近窗台,最后云梯车放弃了,38 秒后老先生力气用尽,跌下窗沿,此时在老先生的上方角落火焰,烟不浓。

老先生不愿就此认输,众人看到阳台的一扇窗户又被打开,老生先的身影再度出现,不到 10 秒钟,在老先生原先待救位置火势瞬间坐大,接着浓烟突然倾巢而出,老先生的身影刹那间被浓烟吞噬,紧接着阳台就陷入一片火海。」画面至此嘎然而止,因为大家都知道老先生再也没有出现之机会,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眼前消失。

这是一件震撼社会的火灾案件,全程被摄影机记录,并不断在电视台播出,这个不幸事件真的令人非常不舍。老先生攀在阳台的女儿墙上,无助的渴望救援,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云梯车升起又降下,最后活活被烧死。如果经历过火场洗礼的人,一定会知道在那样的环境,炙热的温度会让你全身刺痛,连最简单的呼吸都是一种痛苦,死前的每一秒钟都是莫大的折磨,更可怕的是「等死」的感觉,你会想到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内心充满悔恨,可是已经没有机会改变了。

我曾经在火场救灾时,一样面对垂死挣扎,当时周边充满浓烟热流,我的双脚抽筋,脚上所穿着的厚重消防鞋,连脱下来的能力都没有,我几乎无法移动,没有人知道我身陷火场,无线电发不出讯号,我想我死定了,当时我很后悔为什么不将后事交代清楚。但我不愿认输,强迫自己冷静,一定要想办法避开浓烟,我关起房门,以低姿爬行,我顺利重生了。所以在士林忠诚路这个事件中,我反复看那惨痛的画面超过百次,搜集所有相关资料,试图找出可以让老先生活命的做法,因为在许多火灾中,都有一些相同的特性,如果连这种最危险的状况都能提出因应之道,虽然云梯车放弃了救援,或许我们还可以为自己保留一线生机。

忠诚路的火场是一个蛮大的房间,起火处位于屋子中心地带酒柜。因为屋主夫妇都已死亡,无法确认他们的逃生路线,但是很确定的是他们都有逃生,而且 2 人选择的路线完全不同,最后屋主死于靠东南侧(忠诚路)之阳台,而屋主太太死于西南侧之阳台。(图 1 )

▲图1:火场位置图。

而要检讨这个火灾有无存活的机会,首先必须判断在酒柜起火后 ( 图 2) ,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气流扰动的影响,火可能会往哪里延烧?是往北侧客厅?还是南侧卧室?

▲图2:起火处位于屋子中心地带的酒柜。

请各位读者先思考一下,心里先有个答案再往下看。理论上这场火应该会往客厅方向延烧,因为火会往容易烧的方向烧,而客厅较少障碍物且有较多之氧气,再加上酒柜南侧边缘是最早之起火处,往南已经没有可燃物,火只能往北侧烧,事实也证明,火势的确是往北侧客厅延烧。消防队接到报案时间是 90 年 12 月 7 日 下午 1 时 15 分, 3 时 18 分到达,此时火势已经非常猛烈,根据台北市天母消防分队长所描述下午 1 点 15 分接到通知,立刻出动,还未到达现场就发现起火户北侧冒出烈火(也就是客厅之阳台处,图 3 ),立即呼叫支援。到达现场之后,云梯车停放于忠诚路上(东侧),此时发现楼上有 1 人受困,立即升梯救人,但因高度不够,正想降下来取用双节梯(消防队救灾用的一种梯子)协助时,突然火势坐大,老先生就被吞没在火海中。

图3:火场北侧冒出烈火。

从上述最早抵达现场救灾的天母分队长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北侧客厅的火势延烧速度真的较快,因为消防队还未到达现场,客厅北侧阳台的火势就已经烧出户外,而东南侧主卧室则等到消防队抵达现场,升起云梯车后,阳台还未见火势,显见未来万一面对火灾侵袭,首先要判断火较容易往哪个方向延烧,选择反方向逃生或避难才是王道,万一判断错误,就是亡道。一般而言,可燃物越多,氧气供应越充分的地方,火势越容易蔓延。

那么屋主夫妇所选择的动线对不对?从屋主夫妇不幸罹难的地点来看,如果屋主夫妇发现火灾时,已无法从大门逃生,那么他们所选择的逃生方向最起码跟火灾延烧的方向相反,应该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还会丧命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没有关门」。

从屋主太太分析。屋主太太如果当时正在厨房,而选择跑到西南侧之后阳台(图 4 ),基本上是本能反应,但因厨房没有房门,而屋主太太进入阳台后,又未将厨房通往阳台之门关上,导致火烟可以很容易往西南侧阳台蔓延,最后不幸罹难。如果屋主太太本来不在厨房,却选择跑到西南侧阳台躲藏,丧命机会自然更高,因为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跑到阳台。

图4:屋主太太未将厨房通往阳台之门关上,导致火烟很容易往西南侧阳台蔓延。

而屋主选择进入主卧室的阳台避难,一样未将主卧室房门及阳台的落地门关上,再加上屋主为了呼救将阳台窗户打开。此时新鲜空气不断大量涌入,助长火势扩大,尤其最后打开那一扇窗户更如火上加油一样,从电视的画面上可以看到不到 10 秒,老先生待救的阳台就从淡烟发展成一片火海。

「关门」绝对是关键,而这个打开窗户呼救的动作也是老先生一个生与死的关键。过去很多人都说发生火警时,必须将房门关上,并塞住门缝,防止浓烟进入,基本上动作是正确的,但观念是错误的,塞住门缝是要防止新鲜空气流向起火处,不是防止浓烟流出。

为起火处需要由下方补充新鲜空气,以便持续扩大燃烧,当新鲜空气越多,火势就越容易扩大,那受困于屋内之危险性就越高,所以要塞住门缝下沿不让新鲜空气流向起火处助长火势。(图 5 )

图5:塞住门缝下沿,不让新鲜空气流向起火处助长火势。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燃烧基本观念,也是欧美国家现正积极推动的一个救灾观念 -- 「救灾时要关门」。过去我国消防队一直强调破门抢救,而当门被强力破坏时,新鲜空气就会大量涌入,如果屋内早已充满大量浓烟时,因烟会燃烧(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火势就会瞬间扩大,像英国、德国、美国某些消防队现在进入屋内抢救火灾时,会立刻将门关上或在门外挂上一个防火毯,阻断新鲜空气补充,如此一来,仅需少许之水量及正确的救灾技巧,就能迅速扑灭火势。

透过这个观念的理解,我们来分析士林忠诚路这场火灾,屋主所选择的各种不同应变可能会产生的结果。 第一:主卧室之房门及通往阳台之落地门均关闭,并塞住门缝,待在阳台最靠南侧呼救。(图 6 )

图6:主卧室房门及通往阳台之落地门均关闭,并塞住门缝,待在阳台最靠南侧呼救。

这是上策,因为房门及落地门均关闭及门缝塞住,可以防止空气对流,不仅不会助长火势,还会抑制火势扩大,同时火往南侧的燃烧路径受到阻隔,会促使火势继续往北侧蔓延,可以争取许多获救的时间。

第二:主卧室之房门及通往阳台最北侧之落地门均开启,打开阳台最北侧的窗户,其余阳台窗户均关闭。(图 7)

图7:主卧室房门及通往阳台最北侧之落地门均开启,打开阳台最北侧的窗户,其余阳台窗户均关闭。

这是电视画面最早出现的状况,从现场火势蔓延的状况判断,主卧室与阳台间之落地门应该只有最靠北侧处被打开,如果老先生当时直接跑到阳台最南侧的位置,采低姿势躲藏,就燃烧理论而言,火势会从第一扇被打开的窗往外延烧(图 8) ,阳台其余部分会因空气不足,不会产生燃烧现象,尤其角落处,更是最不容易被火势波及之处,老先生应该可以争取更多之获救时间。

图8:就燃烧理论而言,火势会从第一扇被打开的窗往外延烧,阳台其余部分会因空气不足,不会产生燃烧现象。

第三:主卧室之房门及通往阳台最北侧之落地门均开启,打开阳台最北侧的窗户,接下来隔了 1 个关闭的窗户,再打开 1 扇窗户。(图 9 )

图9:打开阳台最北侧的两扇窗户,促成空气对流。

这是电视画面最后出现的状况,就可以发现老先生最后打开那一扇窗户,就是阳台火势瞬间扩大之主因,因为加速了空气的对流,此时浓烟会迅速扩散,同时烟蔓延到哪里遇到新鲜的空气,火就会烧到哪里,这种情况对受困阳台的人几乎是毫无存活机会。换句话说,在阳台加装窗户的火灾场景中,只要打开两扇以上且未相邻的窗户,就会让空气出现一进一出之循环路径,是一种最容易促成火势扩大的举动。

第四:主卧室之房门及通往阳台最北侧之落地门均开启,而阳台窗户全打破(不是全开),人躲在南侧角落。(图 10 )

图10:阳台窗户全打破(不是全开),人躲在南侧角落。

因为火势从屋内烧向阳台是从北侧烧出,如果阳台窗户全打破,让阳台没有任何阻碍,则浓烟热流会迅速飘散,也就是说火势会局限在北侧端,不会蔓延至整个阳台,此时剩下的危险因素只剩高温,消防队的云梯车就算不够高,只要对着冒火的部分射水冷却,老先生应该会有很大的获救机会。

透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即便是最危险的处境,只要处置得宜,还是会有存活的机会,正确运用消防观念就是「王道」,运用错误就可能是「亡道」。尤其社会老龄化之问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必须从他们年轻时开始教育火灾应变之技巧,否则等到年纪大了,已经来不及学了。

当然,任何一个悲剧的发生,都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在这场火警也不例外。

就像地下1 楼值班人员说:「火警时发现 24 号 11 楼受信总机作动,想利用大楼广播设备通知住户逃生,却发现广播系统故障,只好利用对讲机通知 1 楼值班人员,然后跑去关瓦斯总开关,再回到值班室待命。」

1 楼值班人员说:「楼下通知我,当时我要用对讲机通知起火户,但部分对讲机已经故障,我就离开值班台逃生。」

工作地点正位于起火户之正对面的一位律师事务所小姐说:「有人利用对讲机告知发生火警,当时律师事务所共有4个人,4人均未听到警报声,接获通知后,4人并未立即逃生,火焰已经蔓延至客厅外之落地窗,立即从安全梯离开,当时安全梯内并未有浓烟。外国人离开时顺便携带了家中的钥匙,本想交给1楼管理员转交消防队方便救灾,无奈管理员不接受,外国人抵达1楼约1、2 分钟后消防车才到达现场。」

了解完相关人员之说词后,我查阅该大楼消防安全设备检查情形如下:

(1) 检修申报情形:新光仰德华厦大楼依规定每年应办理检修申报一次,经查火灾发生前最近一次检修发现缺失共计 9 项(含灭火器、出口标示灯、紧急照明、室内消防栓、自动撒水设备、泡沬灭火设备、火警自动警报、紧急广播、紧急电源插座等项消防安全设备故障等),己填具消防安全设备改善计划书,惟尚未报请消防单位核备。

(2)消防查察情形: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天母分队队员于 12 月 5 日 曾前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该大楼共计有 8 项缺失(含:灭火器压力不足、自动撒水设备故障、室内消防栓设备故障、泡沬灭火设备故障、火警自动警报设备故障等),依规定开具限期改善通知单,限期一个月内改善完竣。

另外有关救灾之作为,发现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立刻沿着安全梯部署水线,却发现 11 楼之安全门无法开启,且起火户又有两道上锁之厚重铁门需要破坏。

再查证所有报案电话,发现没有人正确告知起火楼层

现在就让我们针对上述的访查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1、消防设备故障绝对是死亡的要因:从上述访谈的纪录中,可以整理出这次火灾报案的时间序列,地下 1 楼值班人员从火警警报系统发现火警后,通知 1 楼管理员, 1 楼的管理员就利用对讲机通知住户逃生,此时 12 楼的外国人已发现火焰蔓延至客厅外之落地窗,正从安全梯离开,当时安全梯内并未有浓烟。而在起火户之正对面,律师事务所的 4 个人均未听到警报声,接获对讲机通知约 5 分钟后, 4 人才在浓烟中离开,再加上外国人离开起火建筑物时,消防车尚未到达现场。而消防车抵达现场后,云梯车升梯亦需数分钟之久,老先生却无法利用这段时间从大门离开,应为无法早期察觉火警发生所致。经查证该栋大楼之火警自动警报系统确实故障,且广播系统无法作动,故无法及时通知屋主逃生,为防类似事件发生,应加强宣导消防设备应维持正常堪用状况,如有故障应立即修复之观念,因为火灾不会事先彩排,防火防灾一定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

2、本案大楼管理员未有任何广播及疏散作为,亦未协助开启安全门,导致初期救灾人员从 1 楼爬到 11 楼时,首先要先破坏安全门,进到 11 楼的走道后,还要面对起火户二道为防盗而设计的厚重铁门,延误初期救灾时机,因为火场救灾必须深入火场,才能迅速有效的灭火。再对照外国人会记得将家里钥匙转交给消防队,可以缩短消防救灾破门时间的做法,应可广为宣导,尤其集合住宅之管理人员,更应列为重点教育对象。

3、本案经查证前 5 分钟之 11 通报案电话,只说哪里发生火警了,再细问几楼在烧,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 6 、 7 、 8 、 9 、 10 楼都有人讲,就是没有人讲 11 楼。或许有人会说就算起火楼层没说清楚,火势也有可能烧到 10 楼以上,怎么可以只派一部 30 公尺的云梯车( 10 楼的高度)?这种说法是看似有理,但根据燃烧理论,火烟是由下往上蔓延,所以当 6 、 7 、 8 、 9 、 10 楼都有人讲是起火层时,最有可能之起火楼层应该是 6 楼,再加上越高的云梯车,升梯所需时间越久,为了能达到最有效之救灾,消防队就常理判断一定会选择一部 30 公尺的云梯车,一来操作较灵活,二来如果报案无误,真是 6 楼起火,火势也不会在消防队抵达前( 3 分钟左右),就从 6 楼烧至 10 楼,派遣 30 公尺云梯车应是一个最佳之选择,而会造成消防队派遣错误,应是初期报案不够精准所致,希望民众火灾报案时,务必精准说出起火楼层,不确定也要明确告知「不确定」,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4、本案律师事务所之员工接获火灾通知后, 4 人并未立即逃生,先将屋内电源关闭,约 5 分钟后, 4 人才在浓烟中离开,显见即使是高级知识份子火场避难逃生观念仍显不足,差点命丧火场,故今后应再加强火场逃生要分秒必争之观念。而这几个人能够顺利逃生,因为对面的起火户大门关闭,浓烟热流被局限在起火户,所以火场「关门」是非常实用的做法。

5、本案之屋主为年事已高之老夫妇,当年 8 月才发生一次炉火未关的小火警,故年纪大的独居老人或老夫妇,均属避难弱者,且容易因记忆力衰退,而忘记熄灭炉火,易生意外,请所有为人子女者,应特别注意年迈长辈的安全,装设火警探测器,并尽量使用防焰物品,才能有效降低类似惨案。

6、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罹难者家属没有苛责消防队,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救灾人员已经尽力了,家属这种表现非常不容易,也让我非常佩服。当家中遭受火灾后,受灾户的情绪难免激动或沮丧,但只想要国赔,只会理直气壮的咒骂消防队,对火灾的预防真的有帮助吗?

写完这篇文章尚未发表之际,又看到高雄一对小兄弟在铁窗旁呼救,最后丧命的鼻酸报导,心里觉得非常难过,因为这个家庭同样没有火警探测器,而且屋主打开小孩房门后,仅用棉被盖住小孩,就将房门大开,导致火势延烧至小孩房。如果这些资讯能够让这个家族早点得知,或许两位小兄弟可以长大成人。

前我国许多民众遇到火灾时,如果不是发生奇迹,就是产生悲剧,很少是凭实力活着离开,大多是靠运气侥幸存活,为了要改变火灾时只能靠天吃饭之现况,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先进,请踊跃转寄,为消防安全尽一份自己棉薄之力,才能真正让我国消防安全步入新的纪元,民众安全才会得到最大之保障。

●作者林金宏,消防署灾害管理组组长,原文发表于林金宏的消防天地。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