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3万册摄影集 见证入夜至破晓的太阳花学运

文/刘康彦

图/《天光 太阳学运摄影集制作团队提供

2014年3月18日,当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冲进立院的那一刻起,纵使引发社会争议,质疑手段与诉求的合理性,但就结果而言,确实撼动也打乱了执政党原有的对中贸易政策。长达585小时的占领,来自全台各地与海外侨民的串连支援,见证这座岛屿的泪水与鲜血,有一群编辑设计人,在学运进行过程中,悄悄许下用书本长存记录的愿望,要让台湾人「不再陷入健忘的回圈」。

经过4个多月制作,《天光 太阳花学运摄影集》将于8月10日正式发表,《ETtoday》记者独家专访制作团队总编辑小刚副总编辑林怡亭内页设计李君慈,以及记录戴郁文,经由他们口述,让读者再一次从黑暗中迸发勇气,找寻远方充满希望的天光。

▲摄影集总编辑陈小刚(左)。

黑暗中不令人恐惧因为期待明日天光

2014年3月18日晚间9点20分,原本济南路舞台上声嘶力竭,要求马政府退回服贸协议的学生与公民团体,霎那间冲进立法院侧门、攻占议场,全台舆论与情绪顿时被此事牵引,却没有人知道这场抗争能持续多久,又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凌晨数波警力攻坚未果,聚集立院周边的人潮已让交通被迫中断,大家似乎心照不宣,如果没有等到执政党具体承诺,誓不甘休。

3月22日,行政院长江宜桦前往立法院外探视抗争群众,并与学生代表林飞帆、律师赖中强进行公开对话,却因过程毫无交集,江宜桦最终遭掌声请回、狼狈离开。

由于抗争迟未获得正面回应,加上诉求出现纷歧,23日当晚,部分主张采取更积极行动的抗争者转往行政院,当人民手挽着手、或坐或躺之际,政府却自午夜开始出动镇暴警力、水车进行强势驱离,哀号、哭叫、嘶吼、静默、愤怒、惊慌、无奈、不解和沮丧,各式各样的情绪混杂在漫长黑夜,纵使退至忠孝东路的人潮终被无情水柱冲散,但天边依旧绽出亮光,要我们相信「一切还来得及」。

摄影集的初始播种

摄影师陈小刚,下意识带着相机赶赴行政院现场,但当时警察已围在外面,许多民众都在喊叫、声援,「我拿着相机要拍,但我发现我拍不下去,一直发抖,倒不是害怕,而是整个现场太多情绪在里面,没有办法很成功捕捉画面」,即使如此,却加深小刚要记录整件事情的想法。

经历政院冲突,小刚一直在想,这么多人带着相机到抗议现场,努力捕捉自己的观点,照目前资讯快速流通的情况,如果照片只放在网路,一定很快遭到「遗忘」,不如透过募集的方式凝聚成一本书,既可以收藏,又能传递温度与厚度,小刚重申,一开始的想法真的很简单,「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这么轻易遗忘这件事情」。

三人核心两天成形

一本摄影集的编辑团队,除了总编辑以外,至少还要有内页与封面设计,小刚想起认识近3年且有合作经验的李君慈(橘子),打算邀请她担任内页设计;至于封面设计,小刚则找上曾合作过的知名设计师永真。小刚说,当时永真还忙着处理纽时广告,问他可不可以帮忙,「他非常爽快地说好啊!」只用了短短两天,三人核心团队便顺利到位。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由于小刚希望摄影集能够让更多国人与外国朋友拥有,并尽量能以最好的美感及品质制作,因此,背后庞大的制作成本必须透过集资及预购的方式克服。4月3日,小刚开始在集资平台募集订单作为出版费用,同时公开募集照片与志工,1个月内总计募得新台币7,450,119元,以及800多位摄影师、1万3千余张照片;至于制作团队,小刚则先后招募2批志工,起初以编辑、设计为主,后期则根据出版需求,加入校对、公关与记录,每个人都是利用下班与休假时间,相互开会激荡,说服别人、也被别人说服。

第一批进入团队、担任副总编辑的林怡亭说,4月初马上进入一个礼拜3到5次密集开会的过程,通常都开到晚上10、11点,大家再分头赶车回家,一开始都随意找间咖啡馆聚会,还得掏钱消费。因此,当她意识到这件事情恐怕会拖很长时间时,决定向友人商借闲置空间作为开会场所,所幸对方也大方出借。

▲摄影集送印期间,团队成员轮流印刷厂盯印,也有人负责探班、送宵夜。

温度、灵魂、天光、摄影集

小刚说,整本摄影集主要有5个篇章,分别是「入夜」、「暗夜」、「拂晓」、「破晓」与「启程」。我问他,是以「323行政院事件」为主吗?他手指着目录告诉我,行政院只放在「暗夜」。

冲进立院占领议场的前几天收录在「入夜」,行政院冲突与清晨忠孝东路的驱离则放在「暗夜」,「拂晓」主要是议场内外民众的生活画面,「破晓」完全聚焦在330大游行,至于「启程」则是出关前后的日子。

小刚说,「其实不只是事件不一样,照片的情绪也都不一样,看了就可以感受,照片数量也非均分成五等份,而有起承转合」,他强调,「我们特别想传达群众力量这件事,因此拂晓、破晓占了整本书快一半以上」。

谈到书名「天光」,小刚说,一开始在集资网页上只写着「太阳花学运纪录摄影集」,但经过内部讨论与照片搜集情况,发现这本书很难定位为「纯纪录」,也不可能放入所有人的照片,干脆就给它一个符合主轴的书名,赋予这本书该有的温度与灵魂。

▲由聂永真跨刀设计的摄影集封面。

架梯爬入翻页进入

摄影集的封面,是一张民众架长梯,试图攀入行政院的照片,封面原本有6、7个版本在做挑选,最后只剩下2张照片陷入抉择,干脆一张当封面,另一张做封底。橘子指着封面照说,「这一张的决胜关键,在于它有一种静物的感觉,一方面感觉平平的、色调很好看,又很具象征性,带有一种『进去』的感觉,就像是要进入这本摄影集;至于封底照,时代感很强、粒子很粗、张力很够,很扣合这本书的概念」。

▲针对入选第3阶段的照片,团队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最后评分

三阶段挑选照片

照片挑选共分3阶段,前两个阶段属于海选,将格式不符、档案太小,或无法印刷的照片剔除,等到章节确立后再将照片分类。小刚说,「有些很难分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或是品质不太好,没有到非留不可的照片就会剔除」。

决定照片去留的第三阶段,团队会依据「事件性」、「画面结构」与「象征性」进行评分,包括是否捕捉到重要事件、画面结构好不好看,以及能否明确感受创作者要传达的概念,都是给分的条件,如果按照分数比例,事件性、画面结构都是2分,象征性则是1分。小刚说,收录进摄影集的照片都是4到5分,只有极少部分是3分。

我问在场成员,谁有资格权力进行评选?负责会议纪录的戴郁文说,没有甚么资格跟权力的问题,只要当天会议主题是挑选照片,出席的伙伴都可以表达意见,只是每个人背景不同,挑选相片的视角未必一致,出现争议时,就会出现相互说服、拉票的场景

我转过头面对小刚,要他举个说服他人的例子,只见他一边笑着翻找照片,一边向我解释,「落版的时候,这一跨(页)是我蛮坚持的」,左图是两个人十指交扣,右图则是「亲密战友」林飞帆与陈为廷的合照。

小刚说,「我觉得可能有参与学运、比较深入的人,知道『无限期支持帆廷』,一般没有在看网路这块,会觉得这只是携手向前、走向未来的照片,但我想安插稍微轻松的桥段,让那些知道的人会心一笑,我还蛮坚持要放,虽然有人担心会不会太趣味,但还是被我说服了」。

公开透明坦诚沟通

谈起意见不同,怡亭倒是很称赞小刚,形容他对每个成员想法的尊重度「超乎她的想像」,而郁文也有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某次开会,她针对作品拍摄地点的标示方式提出质疑,原本只标记大范围城市名称,譬如台北、高雄,但学历史出身的她,认为应该提供读者更详尽的标示以便查找,或是更进入照片场景。

由于郁文提问的时间,已非常接近出版,对于负责设计或校对的成员,其实极具压力,何况这是前期工作的决策,她是后期才加入的成员,但当天在场的人还是非常有耐心的听完她的想法。

郁文说,尽管后来仍没有完全实现她的主张,但仍有折衷。她有感而发,觉得从报名到参与这个团队,从头到尾都讲究「公开透明」,即使后来的第2批成员有很多意见,但彼此仍愿意坦诚沟通,她强调「光是落实这件事情就花了很多精神」。

缩小自我坚持放大作品心愿

确定收录哪些照片后,制作团队与摄影师约定某天下午见面,完成授权仪式。我问小刚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趣事,他说,有趣的事喔,应该就是大家看到永真很兴奋吧!

只跟摄影师短暂相处一个下午,小刚觉得,倒不是有趣,应该说「感动」。大家提的问题都是属于摄影师关心、在意的点,听起来感觉很亲近,他们也提供团队很大限度,包括修照片、裁切,或去掉浮水印等等,让他清楚感受到「愿意把作品某部分坚持缩小,共同把摄影集完成的心愿放大」的气氛。小刚说,「讲真的那天感觉非常好,可以和他们一起完成,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心情」。

▲制作团队与摄影师进行授权仪式,持麦克风者为负责封面设计的知名设计师聂永真。

极限99小时

落版的下一步,就是送到印刷厂送印。那段时间,团队成员日夜轮班,终日与机器为伍,前后耗费99个小时才印完3万本。小刚说,摄影集讲求颜色,尤其这次是募集来的照片,成品对摄影师非常重要。

为了表达对作品的尊重与颜色准确性,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脑都必须先送去校色,为了检视有无印坏,哪边要黑一点、白一点,就必须到现场盯印、跟师父沟通。小刚特别提到了聂永真,「即使永真非常忙,他也跟着我们一起通宵」。

通常盯印是设计的工作,但橘子觉得从盯印这件事情,看得出团队成员十分有趣。她说,原本大家都没有CMYK的概念,但一起去盯印、讨论后,大家很快就可以轮班顾,「有种大家都已经上过课的感觉」,至于没轮到班的人,就轮流送保健食品来打气鼓励。

▲极限99小时盯印,决定最终成品的品质好坏。

不是只有做自己觉得很开心的东西

摄影集的产出过程,难免遇到挫折或难题,小刚自认最难的地方,是一开始在思考主轴时。他说,「因为我没办法只有做我自己觉得很好、很开心的东西,毕竟这本书的规模,要考虑的点就更多」,当然提出很多意见被打枪,也会感到挫折,但他认为,与其说是挫折,不如说是在做决定时,要想非常多,而非单纯自我预设这样做很好就好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验。

7点半不必再开会了

8月10日是《天光 太阳花学运摄影集》正式发布的日子,我问所有人,之后呢,又要各自回到既定的生活轨道了,心境上如何,会落寞吗?

小刚先是嚷嚷,最近忙死了,但夜深人静、午夜梦回时仍会思考,没想到「我们就这样走过来了」,下一步他不太敢想会是甚么样子,毕竟还有蛮多任务,没有随着出版而结束,包括寄送、联络国外图书馆以及展览的事情。

文则说,她不会感到落寞,因为本来就知道甚么时间点会完成,现在就是抱着期待成品的心情,只是不知道不同领域的朋友还有没有机会聚在一起,确实是有些失落。

怡亭和小刚一样,最近的忙碌状况,让她没有时间多想这些。她说,「现在到了这4个月的最高峰,没有余力去想,如果落寞就落寞吧,至少也有个东西产出。」

橘子负责的工作较早告一段落,她无奈地望着大家说,「我现在应该是最闲的,现在就正在落寞」,怡亭笑着对橘子说,难怪你每次7点半(固定开会时间)一到,就会下意识地问其他人在干嘛、在哪里,果然已经被开会这件事制约了。

▲李君慈(橘子)与陈小刚,是合作多次的好伙伴。

评价

小刚说,摄影集出来后,会有甚么评价也不是没想过,但也没甚么好特别去想,这个团队来自许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编辑、设计与摄影,大家用自己的专业角度去评估摄影集,是可以过关的,这样就够了,我相信一个东西出来有好有坏,评价一定无法统一,但我很确信它是一个很好的东西,相信大部分的人也会跟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