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看电影/《KANO》:拥抱梦想前,你愿意相信自己吗?
文/萧采薇
只会在大型比赛时关注棒球,最喜欢的选手是高志纲,没别的原因,只是觉得他「好像很强」,而且「长得超帅、很像玉木宏」。说实话,我真的不是棒球迷,但「甲子园电影」确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给我很大的力量。
「甲子园」指的是日本兵库县的「阪神甲子园球场」,也是「日本高中棒球锦标赛」的比赛场地,是日本高中棒球的最高殿堂。从1924年开始,10几岁男孩们奋力追梦的汗水、喜悦悔恨的泪水,每年都浸湿着甲子园的黑土,记录了一个个青春的故事。
▲1931年,台湾「嘉义农林」打进日本甲子园,在球场留下了「天下嘉农」的美誉。(图/威视)
这篇不谈时代背景和意义,在讲《KANO》之前,我们可以先聊聊前些年在日本掀起热潮的另一部「甲子园电影」─《ROOKIES-卒业-》(台湾翻译为《菜鸟总动员:毕业决战 - 不良学园终极电影版》)。电影叙述一群不良少年受到热血教师的感召后,投入棒球队,并以甲子园为目标的故事。从日剧版到电影版,其实紧扣的就是一个主题「梦想」。
▲《Rookies》叙述不良少年打进甲子园的故事,手中的球棒也从「打人」,变成「打球」。(图/剧照)
「开拓前路的,是梦想和勇气。」这是《Rookies》里的「热血教师」川藤幸一挂在嘴边的话。一群只会打架闹事、拳拳见肉的不良少年,从一开始的反抗、鄙视,最后在天天被洗脑之下,似乎也开始相信「我们…好像真的可以去甲子园」。
电影上映的那一年,我正在准备人生的一场大考试,在念书空档偷偷看完日剧,再利用爸妈都睡着的深夜偷偷出门看午夜场电影,之后在不到5人的影厅里偷偷哭泣。不只是被剧情感动,而是《Rookies》让我觉悟,要丰收之前,除了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我得先相信自己。
《KANO》告诉我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一场球赛都没有赢过的球队、一支由日本人、汉人和原住民组成的鸡尾酒球队,一支连主将都说「肖想甲子园,会不会太过分」的球队,却创造了「天下嘉农」的美誉。在征战的过程中,「嘉农」的不放弃、不认输的背后,最大的前提,仍然是他们从自暴自弃到相信自己,然后相信梦想并且全力以赴。
▲「嘉义农林」拿下全岛优胜后,受到家乡民众的欢迎。(图/威视)
《KANO》里王牌投手吴明倢曾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们一定可以去甲子园?」然后队友平野保郎回答:「每天喊着『甲子园!甲子园!』,说也奇怪,我好像就觉得甲子园在我家旁边,走路就可以到。」在媒体的试片特映会上,好多人看到这一段都笑了出来。但回头想想,「吸引力法则」似乎就是这样运行的─当你愿意相信并全心去做一件事时,似乎全宇宙的力量都会帮你。
▲「嘉义农林」每日在嘉义市区练跑,口中喊着:「甲子园!甲子园!」(图/威视)
对于比赛结果,在这里先不爆雷了。(是说监制魏德圣导演是出名的考究史实,结果轻易可以搜寻到,想保留惊喜的,先忍住想按Google的心吧!)而不论输赢,选手在大赛后,人生还是得走下去。呼应一开始谈的《Rookies》,电影中的「二子玉川队」队长御子柴在结束甲子园比赛后说:「完成了梦想后,我该怎么办?」主将安仁屋是这样说的:「梦想,是永无止尽的啊。」
或许电影是理想化了真实的人生,但,即使不相信电影,你愿意相信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