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明或追求自然 现代人的两难习题

香港编剧何应权改编作家吴煦斌小说作品《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推出同名舞台剧,描述一名印第安人与科学家的交流对话,借此探讨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盗火剧团提供)

追求文明发展,还是保留自然生活?这两者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香港作家吴煦斌小说代表作《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描述一名误闯都市的印第安人,在回归自然与接受社会化之间摆荡。今年香港编剧何应权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同名舞台剧,探讨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何应权出生于1986年,毕业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现就读北艺大剧创所,曾获台北文学奖剧本优等奖。他表示,这篇小说并非以二分法区分文明与自然孰优孰劣,「而是用一种提问的方式,让读者自己思考,人类是如何走到现在的状态,而这样子的发展又有哪些优缺点,耐人寻味。」

《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故事描述一座科学实验外头,某天突然出现一名昏倒的印第安人,众人将他带回实验室做实验,测试印地安人对文明生活的反应,在实验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屡屡感到不安与不适,某天他决心逃离实验室,重返自然生活。

何应权表示,小说以科学家「斌」对印地安人「以思」的观察日记,作为叙事手法,「原作的故事停留在印第安人逃离实验室,我则是把故事继续写下去,让印第安人没有回到原始生活,而是留在都市生活,还找了一份工作,在民族博物馆担任解说员,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何应权表示,剧中「以思」的选择,正是人类在享受过文明的便利与美好之后,无法重返自然的写照,「我认为以思在经历那些测试与实验之后,也被这群科学家教会了如何享受文明生活,无法再回归那理想的、原始的自然生活。此外,以思在学会享受文明的便利之后,却也失去了他自身原有的神秘力量,那种透过心灵,就能和万事万物沟通能力。」

何应权表示,人类面对文明发展,其实带有一点无奈,「这是生存之道,完全抛弃文明生活,也不全然是好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人们有因为科技文明而拥有真正的进步吗?还是其实我们是在走倒退路?这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