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是「开后门计划」? 偏乡师:既得利益者才这样说

繁星是不少偏乡学子考上好学校管道。(图/记者一中摄)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繁星入学政策实行8年,宗旨是为了「缩减城乡差距」、「促进阶级流动」,但有不少人认为城乡差距根本没那么大,繁星只是让「能力根本没那么强的人」上顶尖大学,排挤了其他真正优秀的人才。有一位在偏乡任教老师就在PTT上现身说法,表示台北人享有的资源真的很多,「只是不自知而已」。

原PO表示自己是南部人,在求学时代待过台北一阵子,也在建中、成功代过课,现在则是到偏乡教书。但这里除了没有台北四处林立补习班之外,连学校藏书都是20年以上的老书、还只有800册;学生有8成是隔代教养,1/2以上是外配子女、1/3以上是单亲家长通常社经地位不高,不是不管小孩,就是因为太穷要求他们辍学去工作,能带给孩子的只有「抽烟跟呛声」而已。

▲台北补习班四处林立。(图/记者陈明仁摄)

有人回说现在网路发达,很多资料都可以上网找到,原PO表示,学校的电脑连填志愿都会当机,而且很多人家里没有网路,就算有,他们也不会觉得「我需要」;在台北习以为常的捷运系统,学生根本没见过、没听过,也不理解,有次新来的代课老师用「捷运转乘」的概念数学题,「但学生们满头问号,这就是差距」,更不用说年年缺额导师主科老师了。

原PO说,偏乡孩子们「家庭教育不足、文化刺激不够、经济条件不佳」,至少在台北,可以去书局看刚出的新书图书馆几乎没有找不到的资料、还有许多免费展览可以看,路上也都是英文海报标语,还有许多外国人刺激你的「跨文化思考」跟「英文听力」。在偏乡的环境能出一个65级分的人,他一定是一等一的天才,许多用繁星上好学校的孩子也用「书卷奖」打脸那些嘲笑他们的人,「他们不是笨,只是匮乏。」

篇文章PO出之后,许多网友泪推「这是真的」、「无形的资源差距很大」,还有其他老师表示自己曾「被家长呛说不读书又不会饿死」;原PO也回应,虽然台北有不少中低收入户,但至少还在有文化刺激的大环境里,偏乡教育真的不是台北人能想像的。

▼图书馆是孩子文化资本的来源之一。(图/翻摄自新北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