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假设性的公平拢系假

图、文/财讯双周刊

当「公平正义」加上「假设」,其实就是加上柔焦镜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却遮掩了政策真面目。当柔焦镜拿开了,简直是不堪入目。

作者/刘言(财讯专栏作家)周末清晨,在林荫大道闲晃,有个小孩骑着单车自行车道上,母亲人行道吃力追赶。突然间碰撞声紧接着煞车声而来,原来有辆车违规红灯右转撞上小孩的单车。

霎时四下俱寂,途人都屏住呼吸。远远望去,小孩站了起来,应该无大碍。突然间凄厉的音量拔尖而来,原来母亲忍不住开骂了起来:「不是跟你说过:不要以为每个人都会守规则;不是跟你说过:在路上,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最后谁受了伤谁倒楣。」

哇!说得真好。「不要以为每个人都会守规则。」真该让学者们、居上位者,听听这母亲的肺腑之言。

近来台湾上空「公平正义」的云朵盘旋不去,偶尔堆积重了便浇下雨来。但雨水没让人清醒,而是更热血沸腾。让人深信只要制定些什么新政策,就能达成公平正义的伟业。而这什么的什么,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帮富人加税。

「正义」到底是什么?有多吊诡?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Michael Sandel)开了一门叫正义的课,最后集结出书,说明诉诸热血的正义,未必能如人愿。但对于「公平」,很多人永不放弃,觉得在某些假设下,总能达成公平。

税改不能只用民意撑腰

其实所有「假设之下」的公平、正义、平等、圣人,前方都该加个「假」字。在某些假设下,才能达成的公平,是假公平;假设不成立时,津津乐道的公平,只是天际闪耀的群星,看得到却摸不到。

当公平正义加上假设,其实就是加上柔焦镜,遮掩了政策的真面目,看起来漂漂亮亮;当柔焦镜拿开了,不堪直视。

许多讨论的重点都在「以为」跟「假设」。对于公平这个议题,被假设是人民最大的期待,希望有钱人可以多缴税,也才有去年匆促上路却无效的奢侈税,还有最近的「证所税」。

许多聪明人明知假设不成立,却懂得挥舞民意大旗,如果政府依民意调查来讨论要不要加证所税,只要没有投资股票的人多过投资的人,通常民意调查会支持。如果调查老百姓愿不愿意把郭台铭的钱拿来全民分享,很可能也会通过。但真的能实行吗?

税制改革不能只用民意撑腰,需要深入分析税改的可行性。举例来说:证所税,站在「有所得就课税」的立税本意上,如果合理的付诸执行,让「有钱人」多缴点税,也可充实国库理论上没有太多争议,反而是奢侈税,理论上就没什么道理

但征收证所税的理想,其实只是建立在许多「假设」上。不幸的是,在真实社会中,这些假设均不成立。

第一个假设:实施证所税不会影响证券市场。以目前及二十多年前的经验来看,证所税的确会重创股市。因此征收证所税对国库收入没有帮助。但如果政策制定者着眼点在「公平」,要有所得者乖乖缴税,在「收得到税」的假设下,证所税是相对公平的税。

但真的收得到吗?这是最引人争议的第二个假设:政府没有正面回答。坦白说,证券交易的资料都在政府手中,应该收得到税。但偏偏台湾对外资网开一面开了个洞给外资,就是开了个洞给大户

怎样的税才课得到?首先是「互相制衡」的税。台湾最容易课得到的税就是个人所得税。因为这是企业与个人「互相制衡」的税,当个人替企业工作,企业会诚实申报员工薪水,因为员工的薪水可列为公司的成本,抵扣公司要支付的税金。这种税制,因为互相牵制,诚实是最好的政策,稽征相对容易。

互相制衡才收得到税

同样道理,当买卖房子时,买方会要求卖方实价登录,因为报少了,将来自己变成卖方时,就得多缴税。在买卖两方互相牵制下,就能诚实申报,实价登录就能课得到税。

如果房屋交易所得税,能配合每年实价课征房屋税及土地税等的资产税,就能课到税,对于税收将会有巨大改善。

不过证所税看起来也是这样的税,为什么课不到?这就是下一个关键:能课得到的税,还要不能太容易找到「人头」。找得到人头的就不容易课得到税。其实现在找人头也不容易,如果证所税没有排除课征外资,可能还收得到。但是证所税如今排除外资,对于外资的定义又很宽松,那么大户就可找海外的人头公司;很多人则会把公司开在海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恨不得把股份都搬过去,还课什么税?

台湾最常被课到税的就是中产阶级,其实他们薪水再高,还是比不上懂得逃税的大户。所以证所税如果为了公平,就不该网开一面,外资说什么不重要。

证所税立意很好,问题是以台湾的制度,这些漠视人性的假设很不可靠,其实这假设的问题在于「人」,尤其是大户才没有那么乖。

谁不期待证所税解决台湾的问题,但并不可能。什么是学者之见?就是透过假设柔焦镜,把政策弄得很美,但是当柔焦镜拿开,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学者很重要,但落实到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政策,要记得把假设拿开,看看真面目。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第402期《财讯双周刊》>>>更多《财讯双周刊》精彩内容在ETtoday新闻云杂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