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装修遇到「蟑螂」赔50万还被恐吓 专家教3招不踩雷

(图/今周刊提供)

近几年,装修蟑螂横行问题浮上枱面,消费者该如何自保?政府提醒找合法业者最重要,更要拟定「应记载及不得记载事项」作为最后保护伞。

「我遇到装修蟑螂了吗?」新北市一名屋主去年7月透过网路找到有4.6颗星评价的水电行,师傅解决水电问题后,毛遂自荐接下室内装修工程,但工程刚动工就不做,还把房屋当「储藏室」,放着无关建材。

这是从事住宅消费纠纷调解十多年、社团法人台湾住宅品质消费者保护协会(下称住宅消保会)创会理事长吴翃毅印象最深刻的「装修蟑螂」案,这个案例中,屋主让师傅拆除旧装潢,已经付了50万元,但之后就没动静,甚至还遭师傅恐吓,双方闹上警局。

事实上,装修蟑螂早就存在民间,并非新型态,只是过去资讯不透明,现在网路发达,近年成长更快速、灾情更惨重,让消费者对装修蟑螂深恶痛绝!

百万付出换废墟

受害者找民代盼修法

去年6月,受害者掀开闷烧锅,组成团体找上民代陈情。控诉付出逾百万元,房子却成为废墟……。今年7月,受害者团体又再找上民代,主张装修蟑螂涉诈欺,应修法将诈欺样态更明确化。

数字会说话,相关室内装修争议在官方数据上确实有增加趋势。据行政院消费者保护会网站「室内设计及装修」案件数统计,含第一次、第二次申诉及调解案件,5年前约2百件,到了2020年总件数增加到287件,2021年攀升到344件,2022年则达到420件。

若以行政院消保处统计第一次申诉的新案件数,同样可见明显增加趋势。也就是说,攸关「室内设计及装修」的消保争议案,不论总数或新增数,皆明显提升。

「一年申诉案件千件,至少5、6百件是装修蟑螂!」吴翃毅逐件分析住宅消保会接获的申诉案,认为相关消费争议案件中,一半跟装修蟑螂有关,会出面申诉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尽管官方统计的「室内设计及装修」申诉案件并非全都是装修蟑螂案,可能只是一般消费争议,但据消保处分析,「修缮工程瑕疵」、「装潢不符期待或工程品质不佳衍生退费问题」、「收取款项(订金)未履约或未如期履约」、「工程款项增加」四大争议样态中,后三项就被认为是常见的装修蟑螂行径。

吴翃毅也指出,装修蟑螂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给付方式上动手脚。一般而言,室内装修工程采取分阶段付款,确保能准时完工,但装修蟑螂会诓骗屋主,分阶段付款是签约、开工、材料进场各付三成,形同在工程一开始就要付九成款项,但工程进度做不到一%「人就跑了」,工程契约中甚至没有载明开工与完工日期;在没有明确依据下,屋主若要提诉讼又旷日废时,陷入两难。

针对装修蟑螂横行,内政部营建署建筑管理组组长高文婷直言,装修蟑螂的盛行跟网路行销发达有关。过去找室内装修,至少是透过朋友介绍认识,现在可能仅凭网路上一面之词,利用各种照片行销,装修费用又相对低廉,民众因为「贪便宜」而上当受骗。

不过,即使装修蟑螂有类似「诈欺」行径,却往往不会成案。去年接获民众陈情的民进党立委许智杰指出,因装修蟑螂案件通常都有动工,并非完全骗钱,「要告诈欺告不成。」他认为,政府对室内装修的管理,才是重点。

(图/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