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有文化为基底 音乐才有品味

傅聪逝世消息震惊国际乐坛。(资料照)

傅聪逝世消息震惊国际乐坛,他以一介亚洲黄皮肤之躯,却能在西方乐坛成就一家之言,傅聪曾说受父亲傅雷影响极深,「父亲勉励要做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有文化修养,弹琴才会有一定品味。」「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钢琴家」。

傅聪曾经在来台记者会上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说:我的风格如何如何,但我一辈子没说过这样的话,因为在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傅聪认为,「大家都是音乐面前的小学生,我只是开步较早,我是传教士,我的宗教就是音乐。」

晚年傅聪在音乐路上却始终精进不懈,他每天睡早起早,7点起床,9点半练琴生活里不离钢琴,不过却饱受肌腱炎之苦,练琴与演奏都带着黑色手套取暖。他说手指上其实都贴了膏药,只有尽量保暖,血液才能流通

傅聪说,技术很重要,「我花那么多功夫练琴,就是因为手受过伤,手指条件不太好。」但光是手指在琴键上跑得飞快,不知所云也没有意义,「钢琴还重视音色控制、层次变化,这不是技巧,而是艺术。」

傅聪弹琴有自己坚持的品味,早年他以舒伯特萧邦莫札特行走音乐江湖,70岁之后他偏爱海顿,他认为音乐家里恐怕没有人比海顿更懂得幽默,「莫札特的幽默笑中含泪,而海顿则是真正的幽默。」,傅聪说也许是因为他的年纪,「海顿音乐从农民土地中流露的踏实,清新,是我所向往的境界。」

过去访台记者会上有许多精彩片段,傅聪总坚持不现场演奏一小段,这也让邀请他访台的老友许博允很尴尬。傅聪坚持「我这行又不是娱乐,我如果要弹,就是弹整个乐章。」傅聪一生精采传奇,从此画下句点。(编辑屈享平)1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