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确诊者搜寻成本逾四千万 武汉数十万外援进驻 喊封城和普筛容易?

● 吴昆玉/前亲民党文宣部副主任、专栏作家

疫情紧绷,封城普筛声浪又起,近日民调显示,高达82%以上民众支持封城,72%以上支持普筛。

那我们就以算式取代故事,帮大家算一下这笔帐,看看要办成这两件事,到底需要多少的成本与准备?

先讲比较简单的普筛,纯粹是成本效益问题。去(2020)年吵普筛时,卫福部已经算过,要做到全台2,300万人普筛,1人费用200元,大约要花46亿,但准确度低。

如果做准确度较高的PCR检测,1人3千,就需要690亿元费用。

普筛真有那么神?

去年疫情初起,香港、韩国、新加坡都做过普筛,香港筛检率约达9成。但上半年普筛后,又遭逢各类变种病毒侵袭,香港、新加坡都曾开了又封,封了又开。

▲香港虽有新冠病毒高筛检率,但所费不赀,更受到议员骂翻。(图/路透社)

去年9月,在中国大陆全力支援下,香港又做了一次PCR核酸检测普筛,大陆派出579名核酸检测员到港协助化验,14天内,总计检测178万3千人,共发现32名隐形患者(有病毒但无病征),找到10名感染者,合计42人确诊。

所有大陆方面费用由大陆负担外,香港政府仍支出了5.3亿港元,约合20亿台币,平均每位确诊者的搜寻成本约4,762万台币,被议员骂翻。

这就是为什么卫福部没事时不肯普筛,出现社区传染才划定周边区域扩大筛检的原因。我们不是大陆土豪,为了政治任务不惜血本。

▲辅大医院加开新北第五座社区筛检站。(图/辅大医院提供)

民主社会做CP值这么低的事,铁定被立委干谯到翻,甚至移送法办。

出现社区感染再扩大筛检,找出潜在感染者,谁也没话说,这才是有限资源下的合理办法。

民众支持「封城」?怎么封法?

讲到「封城」,草民更是蒙了。

如果照去年武汉封城封省标准,北北基桃宜五个重灾城市全部封掉,代表户籍在此的970万人,实际上可能还要加个200万户籍在中南部的流动人口,总计约1,200万人要被封在家里不准出门。

请问,这1,200万人一日三餐要如何供餐供食?政府要每餐送1,200万个便当吗?

▲便当。(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去年武汉封城时,老共的口号是「一方有难,八方驰援」,从附近军区调集解放军所有后勤单位及民车、专列火车,每天以数十万吨规模向武汉输送民生必需物资

大批军队、武警进驻,维持街道净空与拦检。各省医护组织志愿队进入武汉挺住医疗系统,其外援规模恐怕也不下数十万人。

在「封城」令下,各省市也就地封锁,上海朋友便见过江西来的车子在高速路上当场被赶回去,敢呛声的先给一顿爆打。

居住小区及街道委员会把守住宅,军警在街道站岗巡逻,需要物资发讯息由小区管委代买,或外送到小区门口代收。

许多人因医疗系统排挤,封在家中无法就医,或根本是确诊居家隔离后由轻转重,挂掉直接抬去烧掉,无法确诊,也无从统计。

▲武汉封城后,民众禁止随意外出,仿佛是座时间停止的城市。(图/记者魏有德摄)

武汉7个火葬场24小时开炉,估计每天可烧化6千人,如此烧了差不多一个月。

请问各位长官,封城很好玩吗?本国有做计划经济等级方案的人力吗?国军有这种后勤补给的能量吗?人有八方,咱台湾小,除了北方,只有南方,资源够吗?咱有对岸那种连公民记者拍个片,或写个日记都会被带走的资讯管制能力吗?如果没有,几万人饿个一天便「靠北新北」三天,首长还用选吗?

还好,就手边新闻来看,所谓「封城兵推」,那规模那能叫作「封城」?顶多是封掉染疫社区,或一个乡镇级行政区。

新北大肆宣传的兵推演习,在新店溪边的央北社区举办,当地连外道路大概只有7、8条,这样就动用了约2,400人。这种等级的社区封锁,在SARS时就实施过,超前部署18年了。

再看兵推本身,问题更多。封城计划的根本是人口数,那是所有粮食供应及一切计划的计算基准,请问长官,封区的地理位置与人口数核实过吗?

兵推假设封城区域为中和与板桥,前者人口41万,后者55.6万。但中、永和是犬牙交错连在一起的,相连道路与巷道不下数百条,请问长官要派多少人力管制?现实上,封中和就得封永和,人口需加上21.8万。

同时,这三区又是北漂工作者租屋落脚热区,光我住的这栋小套房,约300人中至少100人户籍不在本地。三区本籍118万,加上外来人口算他30万,封城人口约合150万。

150万人的粮食供应是什么概念呢?以二战美军帮国军开列的每日粮食最低标准加加减减计算(每人每天米面1kg,菜0.4kg,肉类0.1kg),每天要送进区内约2,250吨食物,约需450台5吨卡车往返运送。

如果不封城,民间平日可能已有此等运输量。

但若封城,所有物资运量都得纳入管理计划,甚至需要军方卡车补足断炼的日常物流,否则就会有人要饿肚子,或反过来放流出现破口。

这城 封得住吗?

新北兵推中,最脑残的是禁止外送。外送已是去年疫情爆发以来,自然成长出的居家饮食主要依靠,只要线上绑定付款,餐食放在门外,就不会有接触。

把外送禁了,多少人要在家饿昏?兵推让居民每周出门三次购物,但像我这种宅男不善煮食,套房又不宜用明火,除了泡面和火锅料还能买什么?

如果新北市府这周有下来做田调,便会发现实际情况不如书面那么完美。

▲新北恐封城!新店、淡水陷于抢泡面大战。(图/翻摄爆怨2公社、路上观察学院细说淡水)

自侯市长宣称封城以来,预期心理造成各大卖场抢购潮,泡面与罐头一律净空,货架上残存的多是「雷货」。

我直到昨晚全联关门前,抢进中正路全联,才在还没上架的纸箱里抢到了10包统一葱烧牛肉面,桂冠贡丸转眼就没了。封城还没开始,物资供应便青黄不接,封了岂不更惨?

反之,楼下全家与附近小7,人流不断,但货源充足,半夜仍有微波热食。如允许下楼或就近便利商店觅食外带,反可让人多点求生意志。

换个角度想,如果怕人潮拥挤,卖场可以实施预约制,限定每小时入场人数。民众出门前先上网预约,时候到再去排队进场,一样能保持社交距离。保留小吃外卖,可以充分供应区内生活所需,何需把人关死在家里?

此外,这三区也是军公教群居地,公家宿舍与眷村成群成片。依兵推所列七大类可出入人口,本区每日需往来的军公教,估算在10万以上,加上民生维系所需工作者,恐达30万,相当于1/5人口仍需流动。这城,封得住吗?

换句话说,新北封区兵推中,许多的数据估算和推论,与现实状况差距甚远,甚至无法核实。

反之,停班停课,分区隔离,似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何需封城?如果长官觉得自己的封城计划如此完美,何不上网公告?让大众早早研究讨论,崇拜一下?或能提前修补?至少让大众预知封城时该如何自处?

写这么多是想说明,普筛与封城不是不能做,但是只能当作非常手段,不得不做再来做。

▲新北恐封城!新店、淡水陷于抢泡面大战。(图/翻摄爆怨2公社、路上观察学院、细说淡水)

「封城」是一种在没有其他选项下,非常残忍的处置手段,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执行,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聪明政绩。挂在嘴边更可能造成恐慌,如同这几天抢泡面一样。

替代动不动喊封城,指挥中心与各级首长,应该取得协调,告诉大家疫情威胁如果上升,政府在不同等级还有那些对应手段?例如:双北先会停班停课,然后才是重灾区域封街封区,最后实在没办法才会封城。

如此标明威胁等级,「弹性反应」,如同军事计划般严谨顺畅,拟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作战计划,算好人力,预置资源,才会让身处危机中的人们,更加安心。

去年某单位要与对岸交流抗疫经验时,草民便曾建议过,对岸一定会大肆宣传他们抗疫的优越成果,咱们就静静听他讲完,淡淡笑回:「大陆抗疫成果有目共睹,但两岸政治体制与社会体质都不一样,所以很难一体适用。过去一年,台湾在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下,结合政府管制、宣导(戴口罩与社交距离)、与社会互助(义工、电商与外送),以最节约的成本,最小的社会冲击,达成了一样的隔离效果。以下是我们的报告…」后来有没有这样说,我就不知道了。

务实的危机处理预案,需要的是一连串科学调研与算式,而不是过度乐观或悲观的赌盘故事。

政治人物更不该只会有样学样,没搞清楚民情习惯,便照搬他国规矩或名词,结果搞到天下大乱。用「扩大筛检」与「社区隔离」,不是比滥用「普筛」与「封城」,更能精确表述政府未来要做什么事吗?

▲台北部立医院户外筛检站。(图/记者杨诗益摄)

网路笑话说,东方不败看到葵花宝典第一页写着「欲练神功,引刀自宫」,立马忍痛挥刀。

七天后醒来翻到第二页,「不必自宫,也能练功」,昏倒。再翻下页「即使自宫,未必成功」,气绝。长官们,乱喊「封城」,也可能造就同样的悲剧啊!

热门点阅》

► ET民调》林祖嘉/疫情前景严峻 台湾经济发抖

► ET民调》单骥/疫情来势汹汹 民众在意疫苗、筛检、纾困

► 陈建仁/台湾防疫的成功关键与未来挑战

► 新冠疫情持续升温 「减灾」或「归零」 哪条路是台湾最佳方向?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本文原始标题为「封城和普筛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容易」,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