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爆痒狂抓流汤水 皮肤「苔癣化」惨变大象皮
▲异位性皮肤炎若不好好治疗,皮疹会越来越粗厚,导致出现苔藓化或痒疹及大面积的伤口合并细菌感染。(图/亚大附医提供)
记者游琼华/台中报导
就读高三的小妍饱受异位性皮肤炎困扰,由于长期抠抓发痒的手脚及颈部皮肤,导致出现苔藓化及大面积伤口,让她上学时总是欠缺自信心,医师尝试传统治疗方式无效后,建议改用口服小分子药物,果然大幅减轻搔痒感,但也提醒务必维持抗痒三招,才能与疾病和平共处。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沈冠宇表示,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发炎疾病,主要特征就是痒及干燥,一旦患者搔抓,就会出现发红、脱屑、流汤流水症状,随着病情继续进展,皮疹会越来越粗厚,导致出现苔藓化或痒疹及大面积的伤口合并细菌感染。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沈冠宇表示,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发炎疾病,主要特征就是痒及干燥(图/亚大附医提供) 沈冠宇指出,异位性皮肤炎除了会严重影响睡眠品质外,「小妍」常因外观异样被同侪排挤,一度抗拒上学。沈冠宇强调,当异位性皮肤炎急性发作,口服类固醇是最重要的武器,但随着发炎逐渐抑制,会渐渐减低剂量并在数周内停掉口服类固醇的使用。
等到进入亚急性期后,就会评估改用「免疫抑制剂」衔接治疗流程,以「小妍」为例,服用「口服小分子药物」两天,症状明显改善许多,也让小妍更专心准备考试,不再容易分心,但因口服药恐影响血球及肝肾指数,有引起肺结核、B型或C型肝炎恶化的风险,务必每3个月抽血检验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