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乙烯外泄 化粪池竟是帮凶
高市乙烯外泄事件,市府过程派员针对乙烯管线持压,但最后证实非管线泄漏所致。(高市经发局提供/柯宗纬高雄传真)
高雄前镇区乙烯外泄事隔半个月,高市府25日公布调查结果,证实并非第一时间所指的管线破漏,元凶为原住民故事馆地下水污染,起因是含氯有机物进入筏基(建筑物最底层),而一旁化粪池供应营养源,大量繁殖厌氧菌间接形成乙烯;目前乙烯读值在安全背景,已争取1500万元启动地下水整治工程。
负责督导本案的副市长林钦荣指出,经环保局、经发局及所聘请的第三公证团队及专家学者查证,长达250个小时持压,3条乙烯管线压力在每平方公分35公斤,证实「管线是安全的」,报告书补充修正后送交市长陈其迈核批,并置于市府网站让民众了解。
环保局长张瑞珲说,调查发现,原住民故事馆的阴井及南边原住民公园,发现含有氯的有机污染物,中空的阀机旁有化粪池,产生营养发酵,变成降解生物的反应槽,进而产生次氯乙烷或次氯乙烯,经降解最后产生乙烯,因该馆地下室有马达抽水,就随着进入下水道人孔,而19日比对关闭马达前后的乙烯浓度,确实大幅下降。
张瑞珲指出,初步框定整治范围为故事馆周遭、南边原住民公园,立即启动污染范围并公告画定该区地下水受污染使用限制及相关限制事项,拟采取化学氧化或生物整治等工法改善,但实际工法将依后续调查评估决定。
经发局长廖泰翔指出,虽经调查邻近工业管线查无泄漏,后续仍将以最高标准进行管线复气审查。林钦荣强调,依据《高雄市既有工业管线管理维护办法》第13条,评估管线安全,确保安全无虞就能重启。
然而,事件第一时间,市府矛头指向华运及3条乙烯管线,调查结果出炉,无疑是自打脸,是否赔偿业者停工损失?高市法制局认为,业者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同意下配合调查,无赔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