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跳脱天灾人祸 重返两岸交流合作正轨

工商社论》

金管会18日公布2022年上市柜公司对大陆投资金额,以及自大陆获利汇回台湾的金额数据。前者共计新增1,744亿元,是2019年以来新高,而汇回台湾的金额达1,144亿元,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但在看似亮丽的表象下,却又呈现资金投入与汇出这两不相搭的流向却同时存在的异象。个中的奥妙,既有待解读,也更值得包括公部门的相关部会,以及私部门的相关产业之正视,进而经由公私合体协作,也许可以找出强化与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首先,解读去年台企为何会出现对大陆投资「触底回升」甚至是强力回升的「荣景」。从数据来看,2018年台湾上市柜公司在大陆的原始投资金额达1,839亿元,但是受到美国在2018年对大陆部分产品祭出高关税的「人祸」之后,导致台商在2019年的投资金额断崖式跌落到只有117亿元。

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引爆,并迅速蔓延各地,尚未止歇的「人祸」,再加上疫疾的「天灾」,遂使得当年台企对大陆的投资更仅剩下8亿元!而后,即使在2021年台企的对陆投资总算缓步成长到170亿元,但毕竟还是无法摆脱「天灾加人祸」的魔咒。

在经历三年的折磨之后,自去年起大陆的疫情总算渐次走缓。即使美国对大陆所施加的「人祸」并未止歇,但在大陆市场的动能逐渐恢复后,总数多达1,310家的台湾上市柜公司,于是重新加大西进的力度,并使得2022年的投资金额呈现「报复式成长」。

与此同时,2022年台企自大陆汇回的投资收益总金额,同样也缴出创历史新高的亮丽数据。对此「异」象,金管会证期局在分析其原因时,只是轻描淡写的指出,主要和这些在大陆有投资的上市柜公司,为了股利的发放及经营策略,而将大陆盈余或出售股权收益汇回。

然而进一步探究台企在去年自大陆汇回金额创新高,关键还是在于摆脱不了美中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扩散,使得不少台商只好务实的思考分散生产基地,从大陆转往东南亚及印度,又或者顺势搭上蔡政府「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的便车而撤资返台。

除这些算是「现在进行式」的制裁与诱因,促使部分台企转投资另辟市场之外,更严峻的风险尤在于由美国所启动的「晶片战」。一方面祭出巨额投资补贴诱因,同时却又高姿态的要求接受「晶片法案」补助的厂商,不得将高端产品或相关制程技术,贩售或分享给中资企业。以致以台积电为首的顶尖高科技业者陷入只能「唯美是从」的困局。

而以台积电为例,在面对美中的对立与拉锯下,从分散经营风险的角度来思考,也许就只能在美、中之外的第三个区块,寻找比较安全的生产场所。从而也导致台积电除了与日商索尼合资在熊本设厂外,包括德国、乃至于义大利,也纷纷抛出设厂诱饵。是则,最后导致在大陆的台商,只好把在大陆的获利先汇回台湾,再伺机而动,俾在全球天灾人祸欲罢不能的艰难处境下,至少可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转圜空间。

没有错,过去一年,台企在大陆投资增加的金额,以及将投资获利汇回台湾的金额各创新高,形同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但如果美中的角力对抗未能缓解,夹处其间的台企也许是首当其冲的受困者。而其他的国家或经济体,又何尝不需要面对这种源自于「人祸」的风险考验。

而让企业界更为难的是,美中对抗的赛局究竟又将伊于胡底?站在业界的立场,可是经受不起长期存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下。是则与其陷入焦燥不安的等待,更务实的还是要自谋生路。日前率团访问大陆的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苗丰强,于18日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时,就引述2022年台湾对大陆的双边贸易额有2,700多亿美元,指出两岸理应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尤其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赖与合作空间还很大。

苗理事长的这一席谈话,务实地反映出产业界的心声。即使未必能够撼动、改变美中互不相让的「人祸」,但站在台湾的本位角度来思考,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执政团队,总不应漠视民之所欲,而应展现出「苦民所苦」的同理心和行动力,才是不容回避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