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立体化跌跤达标率不足1成

工业区立体化政策容积奖励

为迎接台商回流,并解决北中部厂房不足问题,政府推出「工业区都市更新立体化方案」,借由奖励要让老旧厂房改建长高。但根据最新统计,方案上路5年来,立体化楼地板面积竟仅增加7.5%,不到当初设定目标数的1成,非常惨澹。经济部对此表示,这是受疫情影响,接下来会检讨方案增加配套诱因,提升改建率。

经济部从2018年实施工业区更新立体化方案,涵盖都市与非都市土地共5、60个工业区,祭出「容积奖励」,厂商只要「新增投资」、「能源管理」,或是「捐赠产业空间或缴纳代金」,更新改建最高可较原容积多拿到1.5倍面积。相当原先建物只能盖到3楼,用立体化方案后长高到4楼半,借此要让更多产业将旧厂房改建加高。

政策目标推出时,评估全国北、中、南工业区容积不敷使用土地261公顷,设定立体化实施后老旧厂房更新,可增加楼地板面积183.7公顷,增加就业人数1万5938人。

但据经济部至2023年8月底统计,审查通过工业区更新案件仅42件,5年来,设厂土地面积合计共32.6公顷,只达预估目标的12.5%。增加楼地板面积13.8公顷,更仅及7.5%,不及1成,两者都低于政策预定目标。仅有增加就业人数1万9544人,比设定多1.2倍。

至于通过案件产业类别,主要有厂办、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车用零组件及化学等,但是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或纸品制造业等,申请案件全挂零。经济部解释,主要是这些产业厂房具有重机械设备,需要低楼层大面积及挑高设计,增加高度的容积奖励诱因不足。

对于工业区立体化更新进度大迟缓,经济部官员解释,主要是新冠疫情、俄乌战争,造成人力与建材原物料成本大涨,加上产业经济前景不确定,部分案件废止或撤回申请。像很多台商都反映,此时翻新建高楼负担太大,把贷款也延迟。

官员强调,工业区立体化对中北部土地不足者是有效的,现在疫情过去,会找厂商来座谈,除了原有容积率奖励外,将研究配套以增加厂商申请更新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