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完的广告弹窗 陆列管8大牌

大陆国家网信办近日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督导整改。(新华社资料照片)

南京街头公车上UC浏览器的广告吸引手机用户。(视觉中国)

大陆手机浏览器不断推陈出新,陆媒报导为「野蛮生长」,自媒体网路传播乱象频出,令网友不堪其扰。大陆国家网信办近日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和督导整改。首批专项整治名单包括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8款影响力较大的手机浏览器。

《2019-2020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大陆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约为6.82亿人,增速为4.4%。《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各种出其不意的各类广告弹窗、大行其道的自媒体「震惊体」、「标题党」,见缝插针的低俗、恶搞、情色、虚假消息,软文中渗透的不良价值观等等,被形容是野蛮生长的手机浏览器。

杜绝标题党、小道消息

国家网信办着力解决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各类互联网新闻资讯,如歪曲解读经济民生政策、散布「小道消息」、传播谣言资讯、翻炒旧闻编造「新闻」等;二是发布「标题党」文章,如恶意浮夸、「唱衰」、「卖惨」、冒名炒作等;三是发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资讯,如传播低俗图文视频、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等。

网信办对此重拳出击,对症下药。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资讯,不得弹出「自媒体」发布的各类资讯,不得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不得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资讯,不得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资讯等。

艾媒咨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此次对8款手机浏览器的专项整治,是对整个行业敲响的一记警钟。整治手机浏览器既回应了用户呼声,也促使各平台主动清理违规资讯,规范内容审核管理,推动手机浏览器全行业健康发展,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规范网路传播秩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路空间助力

他说,下一步,应监督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予以重罚。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内容生产力、判别力和把控力,打造积极健康的内容变现生态

据悉,此次整治行动并非手机浏览器企业第一次触碰「红线」,此前部分手机浏览器企业已多次被相关部门约谈、整改。但资讯传播乱象仍屡禁不止。

市场藏巨大商业利益

其实,看似混乱的手机浏览器市场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商业利益链条。目前大陆智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手机厂商为了提高利润,常在预装或推荐用户端、系统广告、资讯流产品等「软体」方面做文章。用户规模、利润空间巨大的手机浏览器市场,是各大手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移动研究院产业与业务合作部总经理杨光认为,对于终端厂商来说,手机浏览器可以增加用户黏性,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创造大资料变现的机会。相对新闻类用户端或社交媒体平台,手机浏览器是手机厂商能够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管道

业内人士分析,手机浏览器是手机厂商向用户推荐资讯的直接通道。为争取利益最大化,手机厂商与第三方商业资讯流平台进行合作,通过低俗劣质资讯吸引流量,再通过广告、电子商务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在这一利益链条中,手机厂商不具备资讯监控能力,第三方商业资讯流平台多数不具备互联网新闻资讯服务资质,最终导致手机用户在手机浏览器中不断受到低俗不良资讯和各类广告的侵扰。